3. 加强内部审计质量管理。加强内审规章制度建设。内部审计部门的规范管理是提高审计质量控制的前提。高校的审计部门要持续关注有关审计的规章制度,健全内部审计质量的内部规范体系,明确内部审计工作的宗旨、目标和范围、职责和权限以及内部审计的独立性,使审计工作深入和细致的开展。制订相应的内部审计准则,规范内部审计人员的工作,明确其职责和权限,保持审计人员高度的职业谨慎,提高执业水平,降低审计风险。不断进行审计创新,完善审计技术和方法。推进审计质量考核评价。
一方面,根据内部审计的相关规范对高校内部审计的各个方面进行全面系统的综合管理。
另一方面,对项目从审计业务安排到审计报告出具进行全过程质量管理。只有建立一套完善的审计质量管理体系,在审计过程中有效的减少和消除人为误差,强化审计的质量控制,才能有效地规避审计风险。
[提要]在企业发展过程中,内部审计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为此,本文选择企业内部审计风险及其控制作为研究对象,对内部审计中存在的风险进行更为详细的分析,进而提高企业的风险控制能力,促进自身更好地发展。
关键词:审计职能;审计监督;内部审计
一、内部审计概述
(一)内部审计的内涵。
作为企业管理中重要的一部分,企业内部审计就是在企业内部建立的一个独立的审计机构,对企业的经营管理实行全面的经济监督。从大的角度来看,内部审计的对象不仅包括各个经济活动开始前的监督,还包括经济活动进行中以及经济活动结束后的监督。而通过这些监督,可以对企业的各种经济活动进行综合的评估,然后为企业未来的发展提供相应的支持,进而使企业能够选择更好的发展战略,进一步提升自身的经济效益;从另一个角度来说,内部审计的工作范围还包括了对企业的监督,监督企业经济活动有条有理地进行,与此同时防止危害祖国和企业财产安全的违法乱纪行为产生。
(二)内部审计的特点
1、相对独立性。独立性对于企事业监督工作是非常必要的,是内部审计的属性,没有了独立性就没有审计可言,没有了审计也就不存在所谓的监督了。作为内部审计服务于企事业单位的领导层,一般企事业单位的内部审计工作也是有其领导层发起并展开工作的。审计部门及审计工作人员的工作有其特殊性,他们不参与其他部门或机构的其他活动。因此,从这个层面来说,审计工作是具有独立性的。然而,这种独立性只能说是相对的,因为内部审计单位机构毕竟是企事业单位自己内设的从属机构,放开手脚进行严格的审计也是相当困难的,因而这里所说的内部审计的独立性是相对的。
2、服务内向性。内部审计之所以存在,是根据企事业单位内部经营管理的需要,加强设备的管理和控制,以更好地实现本机构服务的目标。内部审计需要做到认真的监督工作,能够给领导提供必要的具有参考价值的建设性建议,同时也只需要对本单位的领导层负责。
3、及时性和广泛性。由于内部审计部门根据内部审核和管理操作需要以及活动或信息的一切事物的范围内进行审查和评估单位的,这必然就涉及到经济活动的各个单位。审计工作可以说是灵活有效的,因为审计工作的实施时间是不受限制的,可以在一次活动开始之前,或者结束之后,当然在活动的进行过程中进行审计工作也是没有问题的,同时审计工作可以及时地提供给企业单位全方位、多层次的信息。
二、内部审计存在的风险
在企业经济发展过程中,已经以市场经济代替了原来的计划经济,在逐渐的发展和变革过程中,现代企业制度已经建立,但企业内部审计仍有很多问题没有解决。
(一)认识不足。
在当前,在会计界以及理论界中,对于内部审计的了解有着诸多的不同点,所以导致很多企业都不能有效重视内部审计制度的建设,认为内部审计与普通的内部控制没有太大的差异。同时,一些领导人员将内部审计财务信息的真实、准确控制以及成本控制混为一谈,所以其对于内部审计的重要性认识方面是完全不合格的。其对于审计控制执行力度方面更为混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