效率竞赛理论放弃了经典的总量生产函数作为和传统经济增长理论惯用的生产要素同质性假设,分析了生产要素异质性对于生产函数可加性、总量生产函数与恒等式同一性的影响,指出生产要素异质性对边际分析方法及其相关结论有致命的影响;进而,通过分析与生产要素异质性相关的经济效率,定义了生产要素的使用效率、固有效率和经济效率,并证明了生产要素使用效率与新古典框架下要素边际产出的等价性,发现独立于要素配置效率和固有效率的“要素能力的利用效率”,能够揭示存在于经济系统中除Allais可分配剩余中两类剩余之外的第三类剩余,而且必须通过消除各种各样的瓶颈才能加以显著的改进。这些瓶颈可能是某些要素的供给不足,也可能是某些制度的供给不足。
该理论对于分析国民经济增长的转型问题具有广泛的适用性,如中国由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型过程就能够为经济增长的效率竞赛模型提供最直观的印证。但是,一方面,目前效率竞赛理论在经济增长方面的研究基本上都停留在定性分析层面,包括针对我国建筑业的分析;另一方面,建筑业经济增长因素往往仅包括资本、劳动和技术进步,尽管资源能源也无疑是重要的生产要素。而本文则尝试在效率竞赛理论的基础上,构建包含资源能源要素的建筑业经济增长的效率竞赛模型,并对江苏建筑业开展实证研究,发现影响和需要突破的江苏建筑业经济增长的效率瓶颈,进而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二、 建筑业经济增长的效率竞赛模型
1. 建筑业经济增长的产出和投入函数。在传统的经济增长效率竞赛模型中,投入的生产要素往往包括资本、劳动、技术投入、自然要素和社会要素。建筑业作为国民经济的一个子系统存在诸多或正或负的社会外部性,因此其投入的社会因素难以定量化确定,在本文中不加以考虑。至于建筑业投入的自然要素,可以其投入的资源能源加以表征。因此,建筑业经济增长的产出和投入函数可分别写为:
其中,Y和I分别表示产出和投入,i=K、L、N和T,即资本、劳动、资源能源和技术。
因此,按照效率竞赛理论的基本思想,各生产要素的使用效率?兹i及对建筑业总产出的贡献率Ei可分别计算为:
2. 建筑业投入生产要素的贡献率。在传统C-D生产函数的基础上,考虑本文建筑业经济增长的投入生产要素,建筑业经济增长的生产函数可写作:
对(5)式两边取对数,可得到该函数的线性形式:
3. 建筑业投入生产要素的使用率。将(4)式和(7)~ (10)式相结合,可得各投入生产要素对应的产出量Yi。但为利用(3)式求出各投入生产要素的使用效率?兹i,尚需确定各生产要素的投入量Ii。而且,模型计算需要Ii必须为经济量纲。
(1)IK。
资本要素自身即为经济量纲,其常用的确定方法主要有三种:一是采用固定资产加自有机械设备净值;二是只采用自有机械设备净值;三是采用投入产出表中的中间投入加固定资产折旧。但是,针对建筑业,方法一中所的两个数据重叠部分较多,方法二中仅考虑设备价值显然太不全面,方法三中的中间投入多源自建设单位而非施工单位,与其他生产要素投入不完全匹配。本文拟采用建筑业当年折旧加管理费来表征资本要素,因为它们分别对应了实际构成建筑业资本生产力的机械设备和企业的规模运营。
(2)IL。
对劳动要素的确定,主要有两种方法:一是采用当年实际的从业人数;二是采用当年建筑业的劳动报酬总支出,包括相应的工资、福利、保险等支出,以体现不同劳动者素质的差别。本文认为后者相对前者而言更符合我国建筑业现状,且更符合经济量纲的要求,故加以采纳。
(3)IN。
基于经济量纲的要求,本文资源能源要素的核算是在实物量核算的基础上,采用货币形式估算各种资源能源的货币价值。由于统计数据的可获取性,国家层面建筑业的资源价值量和能源价值量可以确定,省域及以下层面的能源价值量也可以通过以标准煤当量表示的能源消耗量与标准煤的价格乘积加以表征,但省域及以下层面的建筑业资源价值量则往往难以获取或计算。因此,本文采用等比例系数方法估算资源能源要素投入的总价值量,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