渗透数学文化,提高学生数学素养
课堂上,当教师引导学生对正、负数有了初步的认识,对用“+”“-”的表示方法有了统一的共识后,自然地引出数学文化的史实:“对负数的认识,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古代的人遇到这样问题时,也想出了不同的方法。”
同学们以极大的热情和期待倾听了教师富有激情的介绍。屏幕上生动的画面、教师生动的演讲,深深地打动了在场的每一位同学。大家沉浸在浓浓的数学文化的氛围中,感受着我国古代人民的数学智慧,体味着中国数学文化的源远流长。“我觉得古代的人真聪明”、“我觉得咱们中国特别了不起”,简单的话语表达了同学们内心的真实感受。
一节好的数学课给予学生的绝不是单纯的数学知识,适时适度地渗透数学文化,让学生亲历数学文化的发展,欣赏数学文化的智慧,是提升学生数学素养的有效途径。
创造性地使用教具,唤起学生探究的兴趣
在学生所熟悉的气温情境中,教师引导学生在温度计教具上拨出不同的零上和零下气温,操作性强,学生们参与的积极性也很高。在没有出示明确刻度的情况下,同学们对5℃和 -5℃再次产生了认知冲突,唤起了更深层面的思考:要在温度计上表示温度,首先要确定0℃的位置。通过一系列的操作、观察、讨论,学生在思维的碰撞和互动中明确感悟到:在温度中,0℃是区分零上温度和零下温度的标准,比0℃高的温度用正数表示,比0℃低则用负数表示,实现了对0的再认识。同时,将正数、负数、零有机地整合到了一个新的概念框架中,即在后续学习中将会出现的有理数。
结合具体情境,渗透集合思想
结合相关内容向学生渗透一些数学思想方法,如极限思想、集合思想、对应思想、符号化思想、统计思想等,这是小学数学的教学目的之一。在上面的教学中,教师首先引导学生进行广泛的举例,初步感悟到正、负数的个数是无限的。但这时,学生对正、负数集合的认识是浅显的,体验是感性的。教师充分利用到黑板前圈正、负数的操作结果,引导学生讨论:这个省略号到底圈不圈?简单而又巧妙的设问给学生们创造了体验的机会。也正是在这一过种中,无限的观念、集合的思想通过小小的省略号充分实现了,提升了学生的数学思考能力。
可以说,每个情境都紧密围绕“相反意义的量”,又各有侧重,不仅调动了学生的多种感官的参与,而且使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了解了负数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体会到负数的学习与现实世界的联系,更重要的是感悟到了数学学习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