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首页 > 历史学毕业论文

如何让学生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

16 阅读2 页
论文助手微信号: bylw8com 论文客服QQ:3346581880

如何让学生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

  在课堂教学中,越来越多的教师在关注教学结果的同时,更加关注知识的形成过程。蕴藏在数学课堂中的那些伴随着师生共同进行的探究与交流所衍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使我们的数学课堂愈发显得真实、自然、厚重而又充满人情味。这些恰恰都是学生自主参与数学活动而得到的体验、领悟、升华,也正是在数学活动中获得的过程性知识。怎样引导学生亲身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如何让学生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如何让学生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

  在教学中,只有让学生经历学习的过程,学生才能对所学的知识易于理解,易与掌握。如何让学生充分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我认为,可以从下面几个方面入手:

  1、让学生讲明观察发现的过程

  观察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比较持久的直觉,是人对客观现实的感性认识的1种主动形式。观察总是与积极的思维活动相联系的。因此要发展这种能力,必须让学生讲明观察发现的过程。

  2、鼓励学生大胆说出自己的不同观点和独到的见解

  如在书上的1道数学题时,班上1位差生列的算式与众不同:当时,我怎么也想不出这样列式的道理,但并没有轻率地批评和指责学生,而是热情地鼓励学生讲1讲自己列式的依据,该生边画边说。我立即表扬了这位同学肯动脑筋,想出了这种别出心裁的解法。从此这位差生学数学的热情高了,成绩也日渐上升。

  3、激发学生勇于争论

  争论是学生思维最活跃的时刻,而能不能争论起来,关键是教师要善于将教材凝聚为可争论的题目,同时,教师还要善于机敏地抓住课堂上出现的可争议的问题,激发学生争论。

  4、引导学生质疑问难

  思维是由问题情境引起的,并以解决问题情境为目的。学生能质疑问难,是对教材理解深刻的表现,教师要热情鼓励并正确引导。

  5、坚持训练学生阐明探求解题思路的整个思考过程

  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少年儿童的思维速度远远快于语言表达速度,不少学生能列出较繁杂的综合算式,而是心里明白,但要把道理讲出来就感到特别困难。因此,坚持这种训练,是培养学生能力,让学生充分经历学习过程的1个极为重要的突破口。对各年级段的儿童,都应加强这方面的训练。

  6、让学生了解结论的来龙去脉

  传统教学的弊端之一是让学生生吞活剥地背概念、背性质、背公式、把形成结论的生动过程变成了单调刻板的条文背诵。其实,知识的思维价值往往是隐含在形成结论的过程之中。学生在已有的认知基础上,经过主动参与、探索和发现,逐步吸收,从而形成新的认知结构。

  利用课堂上的生成资源,让学生经历负数产生的过程

  数学教育家波利亚指出:“要让孩子们重蹈人类思想发展中的那些关键步子……而且仅仅是关键步子。”在课堂开始阶段,教师首先请学生们记录“足球比赛”,“转学情况”、“账目结算”事例中具有相反意义的三组数量。孩子们由于不同的知识经验和认识水平,产生了不同的表现形式:“单纯的数据形式”、“加文字的形式”、“加图标或符号的形式”、“用正负号的标准形式”,充分展现了学生对情境中问题的深人思考。教师巧妙地利用这些有价值的资源,将其分为四类有序反馈,引导学生对这些鲜活的材料进行辨析、讨论。在教师适时的点拨和引导下,两个数量的相反意义始终凸显在学生面前,并促使学生不断进行有意义的数学思考,直到感悟到“需要找到一种统一的形式来区分这些相反意义的量”,这时,“负数”的概念呼之欲出。

  在解决认知冲突的过程中,同学们感悟着正、负数的意义,体验着由具体到抽象的符号化、数学化过程,个体认识也逐渐从模糊到清晰,从而感悟到负数产生的必要性,产生学习需求。短短的一个环节,实际上是教师带领学生经历了人类探索负数的历程。因此说,在数学课堂教学中,要让学生知道数学知识的来龙去脉,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这样才能满足学生日益增长的求知欲,实现数学学习的再创造,从而促进学生潜能的发展。

 1 2 下一页 尾页

猜你喜欢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06-2024 毕业论文网 版权所有

苏ICP备14005682号

联系邮箱:Lw54@vip.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