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首页 > 论文范文
3 页 客服微信号: bylw8com 客服QQ:3346581880

天津养老模式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摘要】人口老龄化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更是我国当前所面临的严峻问题。本文以天津市人口老龄化作为研究背景,深入剖析天津当前养老模式发展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并进行系统地原因分析,进而提出完善天津市养老模式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人口老龄化;生态养老;传统养老

  一、天津市养老现状

  在在养老的主要方式有居家养老、社区集中养老及机构养老。居家养老指以家庭为核心、以社区为依托、以专业化服务为依靠,为居住在家的老年人提供以解决日常生活困难为主要内容的社会化服务。社区集中养老是将机构养老中的服务引入社区,实行社区的在家养老,是吸引家庭养老和社会养老的优点与可操作性,把家庭养老和机构养老的最佳结合点集中在社区。机构养老是社会养老的专有名词,指为老年人提供饮食起居、清洁卫生、生活护理、健康管理和文体娱乐活动等综合性服务的机构。

  二、天津市养老模式存在的问题

  1、老龄化速度过快,养老机制衰退

  一般来说,人口老龄化是一个渐进过程。人口年龄结构从成年型进入老年型,法国、美国、英国分别用了115年、66年、45年,而我国仅用了18年。这说明,发达国家在长时期分阶段出现的养老问题,在我国却是短期内集中爆发。尽管我国养老保障体系已初步建立,但制度的完善、待遇的提高不可能一蹴而就,从而与快速增长的养老需求形成反差。截至2013年底,天津65岁及以上老人已达到129、53万人,80岁及以上老人达28、67万人,这就意味着每5人当中就有1位是老年人。预计到2030年,天津市老年人口将达333万人。然而天津现有的养老机构并不能满足现有的需求,高昂的费用和不完善的服务体系让老人不愿甚至进不去养老机构。

  2、经济发展水平不高,公共财政投入有限

  发展是解决中国一切问题的总“钥匙”,养老问题也是如此。当前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占世界总量的1/10,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排名世界第80多位,却要抚养世界上1/5的老年人。这就决定我国人均公共财政是有限的,而且能够切给养老的“蛋糕”就更少了。

  3、家庭日益小型化,家庭养老功能不断弱化

  养儿防老是我国传统的养老方式。而如今,由于独生子女政策的实行,以及人口流动加快,家庭日益小型化甚至空巢化。目前,我国独生子女家庭已经占到1/3,家庭平均规模不足3、1人,“4-2-1”家庭结构模式日趋普遍,“人丁兴旺”、“儿孙绕膝”现象很难出现,家庭所能提供的养老资源越来越少。

  4、受历史因素影响,个人养老储备不足

  养老储备是从年轻时开始的。无论是基本养老保险,还是个人储蓄养老,都是在退休前积累起来的。然而,我国当下的老人,大多是新中国成立前后出生的。改革开放前,我国长期实行“低工资、多就业”的政策和单位内部退休养老制度。这些老人在中青年时基本没有个人财富积累。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建立后,他们的养老金主要由国家财政和社会养老保险基金来承担。

  5、文化观念因素

  第一,中国的养老文化是一种崇老文化。

  所谓崇老文化,是指在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相对于年轻人或子女来说,年长者或父母占据优势地位,在家庭中享有至上的权威,在社会生活中享有各种优待,政治上极受统治者倚重。崇老文化在社会结构上表现为差序格局。费孝通在乡土中国一书中将中国社会结构称为差序格局,即以己为中心,像石子一般投入水中,和别人所形成的社会关系,像水的波纹一般,一圈圈推出去,愈推愈远,愈推愈薄。

  第二,血缘道义是中国养老文化的核心。

  儒家为中国人用血缘从纵横两个方面编织出家国同构的社会关系。在血缘亲族中,以父为中心,上溯至祖宗,下源至兄长,旁延至伯叔,构成了家族的血统网系。养老又被称为孝亲。孝亲在其可见部分表现为习俗仪式和礼节等规范。对于个体而言,它是后天习得的,似乎给人以礼自外作的意味。李泽厚认为,孔夫子把孝悌建筑在日常亲子之爱上,从而把礼以及仪从外在的规范约束解说成人心的内在要求,把原来的僵硬的强制的规定,提升为生活的自觉理念,把一种宗教性神秘性的东西变而为人情日用之常,从而使伦理规范与心理欲求融为一体。

 1 2 3 下一页 尾页

猜你喜欢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06-2024 毕业论文网 版权所有

苏ICP备14005682号

联系邮箱:Lw54@vip.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