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骨文的美学价值及其自然美与和谐美论文
甲骨文起源于图画,字形多采用象形法,个别拆开其字的结构来看,就像一幅幅图画展示,以下是由小编搜集的一篇探讨甲骨文美学价值的论文范文,欢迎阅读。
安阳殷墟甲骨文是殷商时期刻在动物龟甲骨上的卜辞或与占卜有关的文字,这些文字包罗万象,是目前中国已发现的古代文字中时代最早、体系较为完整的文字。甲骨文具有很强的写意成分,字形像图画一样优美,它除了表达人的意志内容外,还具有很高的观赏和审美价值。本文从甲骨文的审美意义上展开,解析其美的内涵。
1、 甲骨文的美学价值
甲骨文起源于图画,字形多采用象形法,个别拆开其字的结构来看,就像一幅幅图画展示。从字体的结构去分析,可以说甲骨文已是自成一体比较严密系统的文字。甲骨文除史学价值外,还具有很高的美学价值,甲骨文有刀刻也有书写的特点,线条具有横平竖直,疏密均称等形式美,体现出当时社会追捧自然的风范。《中国大历史》中说“甲骨文字的大量出土,使当时事物逐渐可考,给后人看出此间一个初具规模的国家即将发展成为一套令人折服的文化。虽然原始图画文字的痕迹还是比较明显,故谓之‘象形文字’。”象形字来源于图画文字,是一种最原始的造字方法,古人依照简单的图画创造字体来表达出他们的想法,当图画不能完全表达人的意志后,其图形的性质便减弱,而象征事物本质的性质增强。古人们用利器刻在兽骨上,用简练的线条或笔画,把要表达物体的外形特征,具体地勾画出来,呈现出刀笔味浓重充满情趣的文字世界。
甲骨文的美不仅在于其外表,而秀于其内涵。殷商时期作为主要的记载工具甲骨文,是一种权威、神圣的象征,它是用来人神沟通的工具。因而在选择甲骨时,那些质地上好的甲骨便作为宫廷文字载体的首选,卜辞语言更符合当时人们的审美习惯,要求文字和叙述应接近于与神交流的层面。故而,无论是兽骨还是字体,都达到符合当时社会的审美要求。董作斌在《殷墟出土一块“武丁逐豕”骨板的研究》中论述: “这虽然只是残余的牛肩胛骨的上半,但是骨质坚致作牙黄色,一部分接近铜器处浸染了碧玉,用干布略加擦摩,便觉光滑闪耀,晶莹如玉,古色古香。尤其重要的是在骨臼、骨面、骨背,三处都刻有文字,又是武丁盛世之物,契刻之后,涂以朱墨,色彩鲜明,实在可以作早期骨板上卜辞的代表。”武丁时期是商代鼎盛时期,从这块牛肩胛骨的选材用料和制作上可以看出当年的盛景,叙述的事和契刻的文字以及自然形态和内涵美都达到最高境界。
甲骨文的构造大约保留了30%以上的直接象形文字,但又绝非原始图画,它不是简单地对事物描绘临摹,而是抓住了事物的特征,具有语言符号的抽象表意功能,这与古人审美意识和思维方式有着密切关系,具有较高的艺术性和形象直观,更富于描绘性,从而形成独特的“象形”美的特征。
2、 甲骨文自然美的内涵
甲骨文是殷商时代社会活动的缩影,从审美的角度去研究甲骨文,会发现其中深邃的内涵和对后代文字所产生的影响。
朱光潜先生说过: “美感的世界纯粹是意象世界。”因为美的意象世界并不是一个客观存在的,它是人的主观和客观存在相结合,完整的和充满情趣的感知世界,也就是美学界常说的情景相融的世界。甲骨文的美正是人们从发现到认识再到研究这一过程的提高,它所蕴涵的美虽然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但对它的字形和意象,以及它所表达的丰富内容认知却是一致的。甲骨文的美不仅在意象,也美在形式,它的结构方式、视觉造型、章法排列都传达着美,对它的审美不仅仅是殷商时期的需求,也是我们现代人研究甲骨文的需要。
甲骨文客观存在的美大约有以下几种。形式美: 甲骨文是以“象形”为基础构造的,这种构造包含着人文精神的意蕴,它的形式美是文字和载体甲骨相辅相成的,甲骨的形态呈现出自然美的'属性,文字有机的与它合为一体,形成有规律的组合,契合成外在的自然美。它包含了文字的对称、均衡、比例、尺度、明暗、虚实、主从等关系,从而构成了甲骨文独特的形式美。意趣美: 甲骨文的趣味意在传神灵妙,它表现的是宗教祭祀文化,形式多样的舞蹈和人们的自然需求,因而就极具生气。《礼记·郊特性》记有“殷人尚声”之说,不管是祭祀或是贵族飨食无不用乐,甲骨卜辞中再现的乐歌、舞蹈、乐器以及乐师都能引发强烈的趣味审美。自然雕饰美: 朴拙的雕饰反映出殷商人的审美观,雕饰平淡自然,言简意赅,方式上采取简朴去铺陈、花饰和雕琢,这种朴拙传达出中华民族含蓄的传统。殷商的朴拙意识是凭借禅宗自然玄远与古典艺术相接触,从而形成中国含蓄的传统,甲骨文的自然美就是那个时期人们思想的集中反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