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培养方法和途径中外大学大部分都实行学分制,应该说国外尤其是欧洲和美国、日本实行学分制比较早。
我国实行学分制改革是近几年的事情,也是在很大的程度上借鉴他们的做法。我国的学分制和欧美相比还是存在较大的差异,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考察。
1、学生在专业、课程选择上的自主性和灵活性。国外大学入学后首先修读校级通识教育课程,并根据专业意向修读所在学院的专业核心课程。三年级之后,再根据自己的学习状况和专业兴趣选修某个专业的课程。专业选定之后,若不满意还可改选,大学还根据市场需求情况,设计一些专业方向,供学生选修。这样,学生的选修范围非常大,除核心课程和少部分通识教育课程为必修外,其它都由学生自己选修。以前我国高校学生入学是通过全国统一的招生考试,入学时专业已定,在校期间改换专业的可能性很小,目前大部分高校还是采用这种方式进行招生。这种方式对学生的自主发展和就业都带来了很多负面影响。近几年有部分高校尤其是重点高校允许学生(特殊类别除外)在校学习两年后,再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学校考核情况和市场需求等因素选择专业。往往是在招生时按照专业大类(如新闻传播类、政治学类、历史类、数学类、经济学类、工商管理类)进行,从而安排在某个学院,以后定专业也在此学院框定的专业中选。选择专业的自由也是相对的。在课程选择和设置上,近几年我国有相当一部分高校都采用了必修课、专业限选课和任选课相结合的方式。这种方式改变过去所有课程都由学校安排规定好的传统,在很多方面都取得了积极的效果。应该说有了很大的进步。
2、学生要获得学位所要求的总学分。美国、加拿大、日本、新加坡一般在120—130分之间,只有澳大利亚为144分,我国相对较高,一般在150—180分之间。通过比较可以看出我国高校更多注重的是课程的数量,而对课程内容的深度和质量重视不够。
3、培养途径的多样性。国外的大学因实行学分制,针对某一门课程所要求的学分,不管通过哪个途径完成,只要通过校方认证,均可视为通过。与此相比,我国大学在学分互认方面却比较落后,目前有的大学只是在选修课方面开展此项工作。此外,国外很多大学积极推行网络教学和远程教学途径,不固定教学时间和地点,这样完成的学习和交流学校也承认其效力。国外很多学者认为网络教学和远程教学改革的到来带来很多好处。比如说网上讨论确实增加了协作(活动),信息收集、指导老师评价的份量。因为学生增加了时间去读和研读信息,增加了思考的时间,提高了(对问题和资料)反应的表达(水平)。
4、对实践经验的重视和作为。国外学校注重理论与实习一体化,理论讲授和实习配套进行,注重教学社会化,教师要有社会兼职或兼职经历,注重个体发展。如沃顿商学院的校方积极支持学生社团组织和俱乐部的活动,并为其提供经费和其他支持,特别是定期给社团组织的主要领导者提供培训和指导。对他们来说领导和发展社团本来就是很的社会实践。
5、授课的方式。教师的授课方式也是衡量一个老师优秀与否的重要指标。KenBain(Cambridge)在他的《最好的大学老师做什么》一书中,指出界定有效率的教学(活动)取决于对五个问题的回答。最好的老师知道和理解什么?他们怎样备课?他们对学生的期望是什么?当他们教学时他们都干什么?他们怎样对待学生?国外一些有名的大学教师讲课按大纲规范讲学,不按指定的某一本教材照本宣科,而是围绕教学大纲广泛地组织讲义的内容及范围。美国的一些大学设置研讨课,有的是和理论授课结合起来,每门课程安排一定次数的研讨和案例分析讨论课,有的是整门课程都采用研讨的方式学习,目的在于培养适用新世纪的创新性人才。伯克利分校是一所以培养高级工商管理类专业人才而著名的美国高等学府。
研讨课(seminar)是近年来伯克利分校培养创新人才的重要措施之一。该校每个学期开设大约100门,其中有些是专为一年级学生开设的,有些是专为二年级学生开设的,有些则一、二两个年级的学生都可以修读,形成一个连续的系列。与传统的课程不同,研讨课重在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接触学科发展的前沿。剑桥大学的课程形式不仅包括讲座、研讨会、由在某些领域是世界级的专家指导的实践课,还包括更多的个别性的(辅导)教学,很多机会存在于与学者的不同类型的互动中,包括正式的和非正式的。国内一些重点高校的工商管理类专业尤其是一些有着先进教学理念的教师也积极在教学过程中运用案例分析、实践教学、课堂模拟、课堂讨论、双语教学等新兴的方式,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但是在数量上还是只占一小部分,而且由于这些新兴方式的运用一方面要求教师要达到较高的素质,另一方面,也需要学生具有各方面的素质和技能,如积极发言的勇气、流畅的语言表达能力、创新能力和全面分析问题的能力等,而中国学生的这种能力和意识是很欠缺的,也不是在大学时代就能全部解决的。只有两方面同时提高,才能保证运用了新兴的教学和授课方式能够达到应有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