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不良反应情况
2.4.1不良反应症状两组不良反应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48,P>0.05)。两组诸不良反应症状各自对应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χ2=0.21、0.15、0.04、0.21、0.33、0.01、0.00、0.16、0.01、0.03、0.22,均P>0.05)。
2.4.2实验室检测异常结果两组血常规异常构成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41,P>0.05);两组肝功能异常构成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0,P>0.05);两组肾功能异常构成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01,P>0.05)。
3、讨论
随着国家结核病防治规划免费防治项目的积极开展,肺结核的发现和治疗取得了明显成效。但如何提高患者治疗的依从性、减少耐药结核病的产生,是近年来结核病防治突出的问题。为改善肺结核患者治疗服药的依从性,减少耐药结核病的产生,1994年以来,世界卫生组织(WHO)和国际防痨与肺部疾病联合会(IUATLD)一致推荐使用抗结核药物FDC作为治疗结核病的药品。
观察结果显示,抗结核FDC与板式组合药比较,新涂阳患者在2、3和6月末痰菌阴转率均无显著性差异,不良反应方面均为胃肠道反应居多且无显著性差异,与有关报道基本一致。疗程末X线检查阴影显著吸收率及空洞闭合率,FDC组与板式组合药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与有关报道一致。实验室检测结果异常中以肝功异常较多见,其次为血常规、肾功能异常。说明抗结核药对脏器的影响主要以肝细胞功能异常和损伤较多见,骨髓造血抑制次之,肾脏损伤较少见,所以临床中应首先重视抗结核药对肝脏的损害。
抗结核FDC作为一种新剂型的抗结核药物,具有许多的优点。对于医生来说,抗结核FDC简化了处方,避免了单一用药、不规则用药及剂量不足等不规范治疗。对于患者来说,药片大小一致、颜色一致,与传统板式组合药相比,减少了服药数量等,所以患者较乐于接受,从而可提高患者治疗的依从性。
目前,国内研制抗结核FDC的工艺已日渐成熟,抗结核FDC中各种成分保留了各自的化学活性,具有可靠的生物利用度。通过抗结核FDC间歇疗法临床应用,抗结核FDC并未增加不良反应率,却能提高患者治疗的依从性,说明在结核病防治规划中,国产抗结核FDC替代传统板式组合药是可行的,应进一步推广应用。
抗结核固定剂量复合剂与板式组合药治疗效果分析
(1)基本情况:FDC组平均年龄(47.14±16.37)岁,平均体重(63±9.74)kg;板式组合药组平均年龄(46.13±16.36)岁,平均体重(64±8.88)kg;2组年龄、体重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2)化疗效果:FDC组治疗满2个月痰菌阴转率93.51%(72/77),板式组合药治疗组为98.11%(104/106);治疗满3个月痰菌阴转率98.70%(76/77),板式组合药治疗组为100%(106/106);治疗满疗程痰菌阴转率96.10%(74/77),板式组合药治疗组为100%(106/10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13,P>0.05)。
(3)安全性:FDC组不良反应情况为胃肠反应5例,关节痛1例,不良反应率7.79%。板式组合药治疗组不良反应情况为胃肠反应12例,末梢神经炎1例,关节痛2例,不良反应率13.2%。
(4)用药剂量对比:结果表明,2组用药剂量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秩和检验M=18,P=0.05)。对照组的用药剂量高于FDC组。
讨 论
本研究结果表明,应用板式组合药的患者出现不良反应,医生可以根据患者出现的症状以及实验室检查,判断何种药物导致不良反应,减轻药物剂量或停用相关药物,相对FDC比较灵活。而应用FDC的患者,由于FDC本身是由两种以上抗结核药物按一定的剂量配方制成的一种复合制剂,出现不良反应后,要改用相关散装药品进行调剂。但板式组合药药物剂量相对FDC较大,感官上,患者接受程度不如FDC,FDC更容易被患者接受,提高了患者治疗的依从性。
本研究进一步补充了马婧婧等,关于FDC药物疗效与安全性的论述。FDC与板式组合药的治疗效果相同,不良反应率相近,FDC的用药剂量低,患者容易接受,建议作为用药新途径进行推广。本研究不足之处是未提供FDC耐药性方面的证据以及治疗后3~5年结核病复发率,尚需随访观察和进一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