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国外相关研究
国外对此电子政务实验教学相关的研究相对较少,基本可以分为两类:
1.2.1从技术角来阐述电子政务实验模拟教学主要从技术的角度来进行电子政务的教学模拟,如:Janssen(20xx年)针对电子政务中政府流程重组、职能、职责,在实验室来使用新的IT技术进行角色模拟。而从教学角度针对本科生教学则没有相应的研究。KlievinkB(20xx年)则从模拟游戏的角度来研究和评估提供公共服务,发现基于技术的游戏有利于问题导向的学习和参与者改善公共服务提供的合作。
1.2.2以项目促研究、以项目促教学国外对于电子政务实验的研究,较多是研究“以项目促研究、以项目促教学”的方式。其实验室教学主要集中于某一个具体的政府管理创新项目。如:纽约州立大学奥尔巴尼分校的政府信息技术中心(centerfortechnologyingovernment,CGT)承担了不少政府管理创新的相关课题,以课题促进教学和研究。其教学模式不局限在某一个具体的实验室进行电子政务实际操作的模拟。这一点是值得我们学习的,因为他们更加注重与实践的结合,能够直接带来社会效益,同时增强学生的兴趣和动手能力。基于以上对国内外相关研究的分析,本文认为,应该在相关理论基础上构建一个电子政务实验教学体系,并在其具体内容设置上借鉴国外的方式,使电子政务实验教学更加具有可操作性和实用性。对于这个问题的研究,可以解决目前电子政务实验教学中存在的教学内容和实践脱离的现象。
2、基于PBL理论的电子政务实验教学体系
实验教学的目的是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其教学体系的设计一定要“以问题为导向”。与传统教学理论相比,以问题为导向的教学(problem-basedlearning,PBL)强调以学生的主动学习为主,并将学习与问题挂钩,使学习者投入问题中;强调把学习设置到复杂的、有意义的问题情景中,通过学习者的自主探究和合作来解决问题,从而学习隐含在问题背后的科学知识,形成解决问题的技能和自主学习的能力。
2.1电子政务实验相关的问题体系
(1)公共服务。电子政务中最主要也是遇到问题最多的,可能就是政府部门对公众服务中可能遇到的问题。由于服务对象的千差万别,其需求也各有差异,导致政府部门公共服务的提供也面临不同的需求。公共服务中问题的解决需要依据新公共管理中的相关理论作为支撑。
(2)部门协作。主要指政府部门之间协作、共享信息以及联合办公中遇到的问题。这部分内容涉及部门内部办公的常规性问题,需要学生了解一些具体操作性的内容。部门协调中问题的解决需要依据组织理论作为支撑。
(3)政府决策。这部分内容主要针对可能发生的一些突发事件、应急事件以及长远规划等问题。比如:传染病暴发、突发的自然灾害等。主要是考查学生的应变能力和创新能力。政府决策中问题的解决需要决策理论作为支撑。
2.2基于问题的电子政务实验教学体系设计
(1)基础性实验课程。实验问题来源主要是部门协作中遇到的问题。这部分实验将按照电子政务实施过程中政府不同部门间业务流程进行设计,对学生进行分组以及角色扮演,使学生以各种不同的角色进行电子政务模拟系统的实际操作,主要目的是加深对课程的感性认识和实践理解。实验主要内容包括:“档案管理”“政府办公系统”“公文传输平台”以及“国有资产管理”等。
(2)设计性实验课程。实验问题主要源自政府对公众服务以及政府决策。这部分实验设计将按照理想的政府机构的结构和政府运行方式,建立模拟的一体化电子政务体系等。将最成熟的电子政务理念、技术、方法集成到一起,力求使学生通过这个环境深入理解电子政务对政府管理产生的影响。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如:政府门户网站如何更好地为公众服务?政府如何应对突发的自然灾害,其流程如何?如何做出相关的决策此外,电子政务实验教学的定位不仅要体现当前政府的业务运作模式,更要走在政府创新与技术发展的前沿,电子政务实验教学的内容还应该考虑未来政府在进行国家治理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如:基础性实验中可以增加电子监察系统,设计性实验中增加电子选举系统、智能决策系统等。在两大类实验中,所有的实验均应该设计成角色模拟的,由一组或几组学生共同完成。其中设计型实验是电子政务实验教学的重点,不但能激发学生的兴趣,真正做到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同时还能大大提高学生利用多种资源进行思考问题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