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缺乏风险缓释措施
农村信用社贷款主要根据借款人的信用,没有采取担保措施,贷款资金的回收完全依靠贷款人的诚实信用和贷款人的生产经营。而农业生产风险较大,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很容易出现本息无法回收的现象。在这种情况下,农户只能违约,而农村信用社却没有办法强制农户还款。另外,农村信用社在贷款过程中缺乏风险缓释措施,农村信用社贷款完全处于风险之中,风险较大。
3.3管理水平不高
当前,农村信用社风险管理水平较低,信贷管理工作不到位,农村信用社贷款风险较大。具体来讲,有些农村信用社在贷款之前并没有进行严格的审查,而是简单手机农户的信息,导致农户出现借冒名贷款的现象。并且,有些农村信用社的贷后管理不到位,没有对借款人的还款能力、生产经营、资金使用、信用风险等情况进行动态收集,不利于贷款风险的预防。另外,农村信用社产品期限设置不够合理,无法满足农业生产的需求,导致农户没有还款能力,增大了农村信用社贷款风险。
3.4信贷人员素质不高
有些农村信用社的信贷人员素质不高,甚至存在着违规操作和失误操作,增加了农村信用社的贷款风险。具体来讲,有些农村信用社员工缺乏经济财会的专业化知识和技能,无法适应市场化、全球化、多元化的竞争,业务能力较低,业务服务质量较差。另外,大多数农村信用社员工的文化水平较低,缺乏对专业的、高素质农村信用社专业人员的引进,农村信用社信贷管理缺乏专业人才的支撑。
3.5信息技术水平不高
农村信用社信息技术水平不高是影响农村信用社贷款风险的重要因素。具体来讲,有些农村信用社的信息化系统不够完善,缺乏对先进的信息技术的应用,无法及时为客户提供在线信贷服务,农村信用社信息化服务功能不健全,难以满足农户的便捷化、多样化的需求,从而影响了农村信用社贷款业务的发展。另外,网络在线贷款由于网络的虚拟性,面临着网络安全风险,威胁着农村信用社贷款的安全性。
4新时代农村信用社风险管理的策略
4.1外部管理策略
4.1.1完善监管政策。针对农村信用社风险,我国应积极完善农村信用社监管政策,加强对农村信用社的监管。并且,农村信用社贷款业务与一般商业贷款不同,我国政府监管部门应针对农村信用社贷款业务和农村兼容市场建立具有实用性的监管框架。并且,政府监管部门应深入农村地区,了解农村地区的金融市场风险和金融市场风险管理的特点,充分考虑农业贷款的风险和农业生产周期,制定针对性的监管框架,使农村信用社风险监管与农村信用社金融业务相符合。4.1.2优化组织结构。组织架构直接影响着农村信用社财力、物力和人力的配置,对农村信用社的发展有着重要意义。因此,我国应放松对农村信用社的行政干预,不断优化农村信用社的组织架构。具体来讲,我国应加快农村信用社改革,使农村信用社成为我国商业化和市场化的经营主体,确保农村信用社组织架构的自主权,让农村信用社能够自负盈亏、独立经营。
4.2内部管理策略
4.2.1优化管理制度。农村信用社应积极优化内部管理制度,为农村信用社业务发展与风险管理提供制度支持。为此,农村信用社应从新时代贷款风险和农户贷款特征入手制定针对性的制度和政策,及时修订已经过时的制度,对有明显漏洞的制度规定进行查漏补缺,完善贷前调查、贷款审核、贷后管理等制度,优化信贷风险管理机制,降低农村信用社信贷风险的可能性。4.2.2提高员工素质。农村信用社应不断提高员工素质,增强员工的业务能力。为此,农村信用社应积极引入高素质、专业财会人员,加强专业财会人员对农村信用社业务的指导,进而提高农村信用社的整体业务水平。并且,农村信用社应加强对现有员工的专业培训,深化员工对财会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学习,确保农村信用社员工的合法规范操作,进而降低农村信用社风险。
参考文献
[1]俞滨,郭延安.农地产权制度改革对农地抵押市场影响机制研究:来自浙江的微观证据[J].浙江金融,20xx(4).
[2]刘红梅,刘英军,来俊斌.农村信用社风险管理机制建设存在的不足及建议[J].内蒙古金融研究,20xx(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