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结束语
物理实验是一个自己动手进行实验探索知识的过程,探究式教学同物理实验的结合,有效的融合了物理实验的探究性、实践性、综合性,帮助学生提高学习兴趣、培养独立思考能力,促进知识的理解,得到学习的进步。
参考文献:
[1]童昶.探究式教学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J].中学课程辅导(教师通讯),20xx(24):21.
[2]杨卫菊.探究式教学是提高学生核心素养的法宝-浅议基于核心素养的高中物理探究式教学模式[J].数理化解题研究,20xx(33):57-58.
摘要:很多教师对实验教学在提高物理教学质量和在素质教育中的作用缺乏正确的认识,特别是在片面追求高考升学率的思想影响下,重理论、轻实验,一定程度上忽略了学生学习知识的自主建构过程,更多采用的是偏重记忆理解、接受式的教学方式,没有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导致学生在物理学习中有重结果、轻过程,轻视科学方法和科学态度的养成的倾向.
关键词:高中物理;实验教学;教学现状;改进建议
物理是一门自然科学,它以实验为基础,而物理实验是进行科学研究的基础.物理概念、规律、结论往往都是建立在实验的基础上,经过归纳总结概括得出的.实验在物理教学中的地位和实验本身的特点,决定了它在物理教学中的重要作用.但目前实验教学中存在的一些弊端.
一、实验不突出学生主体地位,使学生失去创新能力
很多教师对实验教学在提高物理教学质量和在素质教育中的作用缺乏正确的认识,特别是在片面追求高考升学率的思想影响下,重理论、轻实验,把物理实验仅仅当作为理论教学服务的工具和手段,忽略了学生学习知识的自主建构过程,更多采用的是偏重记忆理解、接受式的教学方式,没有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从而导致学生在物理学习中有重结果、轻过程的倾向,轻视科学方法和科学态度的养成[1].学生做实验时我们往往不敢放手让学生去做实验,长期习惯于按照老师教的去做.实验没有学生的自我参与性,学生就只剩下了枯燥的任务.这样学生丧失了自己独立思考和发现新问题的能力,在遇到新问题就会束手无策.我们不能简单的认为我们的学生能力有限、水平低,而应该认识到,这样做学生会失去创造性,不利于学生的个性的发展,也很难达到培养动手动脑的效果,最终将使学生失去创新能力.
二、实验程序化,使学生失去了兴趣和探索的欲望
实验课注重程序化和验证已知的结论,学生做实验常常是因为去实验室好玩或只是被动完成老师交给的任务.在实验课上,教师总是先把实验目的、实验原理、实验器材、实验步骤、数据处理、注意事项统统讲一遍.各步骤都规定好了该干什么,只要按照老师设定的程序做实验,获得与老师实验数据差不多的数据.做好实验后很多学生也不会积极主动得去分析、处理得到的实验结果,就更谈不上发现问题了.而且学生的个体差异十分显著,大部分学生已具有一定的实验能力,但与应达到的水平还有一定的差距,有少数学生进入实验室根本就呆在那里浪费时间,由于学生遇到的各种问题很多,老师往往也顾不过来.时间长了,使学生失去了兴趣和探索的欲望.
三、实验课堂化,使学生与生活脱节
物理实验不仅仅为物理教学提供典型模型及案例、验证已知的物理规律和定律,更在于在探索物理规律的过程中,促使学生自主实践,学会分析问题、提出假设,用实验解决问题,连接生就是对物理知识的进一步理解和巩固.然而目前的实验教学只重视与高考有关的物理实验知识与技能,与学生的生活脱节,这样造成了物理实验的课堂化,学生认为物理实验就是在实验室进行的实验,离自己的生活有相当远的距离.
1、改变实验重心,突出学生主体地位,提高学生创新能力实验的主体是学生,实验的重心应当放在学生上.我们重新审视物理课堂实验,理应给它一个新的定位,实验不应再被看作是课堂教学中一个附属品或者是学生的可有可无的活动,而应成为培养学生探究能力和创新能力的一个有效手段.在课堂演示实验中,应从教师指导下地被动观察向教师引导下的主动观察转变,要让学生积极参与,在亲身观察体验和操作中,加深理解物理现象和规律,并学习一些实验操作方法,为自己实验奠定基础.在平时的实验课中,在学生已有知识和初步具有实验技能的条件下,由教师提出课题,在教师指导下,让学生自己动手、动脑,在实验中观察现象,主动探索,通过多次的实验得出一定的结论,而不是老师在黑板上把各种条件罗列出,再提供给学生实验.那样做实际限制了学生的思维,不利于学生创新思维.例如,讲解“水流星”时,为了让学生弄明白桶在最高点时,桶内的水对桶底的压力是竖直向上的,有必要让他们亲自动手做这个实验,实验可以用细线系一小球来代替小桶,让学生在竖直面内转动,感觉一下细线对手的作用.还有像“单摆”、“内能的变化”、“摆的共振”等实验,可以让学生自己动手在课堂上演示给全班看,这样的演示不仅完全可能,而且获得了更好的效果.学生参与课堂实验操作加强了课堂上的师生交流互动,给学生提供更多的动手机会,学生学到更为鲜活生动的物理知识,能锻炼动手实验的能力,能培养动手实验的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