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险管理在护理管理中的运用论文
【摘要】目的:研究风险管理在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方法及效果。方法:选择2015年4月至2016年4月医院收治的118例普通住院患者,根据时间先后顺序分为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法)和观察组(采取有效的风险管理措施),各59例。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质量,以及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护理人员在应急能力、沟通能力、操作熟练度等方面,均优于对照组患者护理人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总满意度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护理管理中应用风险管理,能够有效的提高护理质量和护理效果,提升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值得临床应
【关键词】风险管理;护理管理;应用
在当前社会中,随着人们工作和生活压力的不断增加,人们患上各种疾病的几率也不断提高,因而医院住院患者的数量也在随之增长。对于住院患者来说,除常规的临床治疗以外,护理工作也是至关重要的,对于患者的康复及预后有着直接的影响。在临床护理当中,由于一些因素的影响,因而容易发生护理风险事件,严重影响护理质量,同时容易造成一些护患纠纷事件[1]。对此,在护理管理中,应对有效的风险管理措施进行应用,从而提高护理效果和护理质量。基于此,本文选择2015年4月至2016年4月医院收治的118例普通住院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研究风险管理在护理管理中的应用,现将研究结果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15年4月至2016年4月期间广饶县中医院收治的118例普通住院患者为研究样本,其中男性患者62例,女性患者56例,根据时间先后顺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患者59例,年龄区间为25~76岁,平均年龄为(49.5±2.7)岁;观察组患者59例,年龄区间为23~72岁,平均年龄为(48.3±2.6)岁。所有患者均为普通住院患者,所选患者中,不包括合并多项严重疾病的患者,不包括具有严重认知功能障碍的患者,不包括护理依从性差的患者。两组患者在疾病类型、病程、年龄、性别等方面比较,差异均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可进行分组比较研究。
1.2方法
1.2.1对照组
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方法进行护理。包括生命体征监测,病房环境保持,以及日常的用药、输液等常规护理。
1.2.2观察组
观察组患者采取有效的风险管理措施进行护理管理,在此基础上进行护理。1)对护理风险管理小组进行建立,由护士长担任组长,并分别设置仪器维护、消毒隔离、医疗、护理文书质控等专门负责人员。对工作标准、工作职责进行明确制定,定期召开小组会议,对发生的护理不良事件进行分析,查找临床护理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并有针对性的进行解决,不断完善护理流程[2]。2)对三级护理质量控制制度进行建立,责任护士对自己的护理行为负责,各项专门负责人员对相应护理项目进行检查,小组长负责对重点的环节、时段、人群进行检查。3)对护理流程中潜在的风险因素进行分析和识别,不断提高护理人员分析和评估护理风险的能力,采用失效模式的方法,对护理流程潜在风险因素进行分析,并有针对性的制定应对措施[3]。4)对不良事件报告制度进行建立,并对相应的奖惩机制进行明确。对发生的护理不良事件进行仔细分析,明确具体责任人,根据制度进行相应的惩罚,同时对护理中表现优异的护理人员进行相应的奖励。鼓励护理人员之间相互监督和帮助,降低发生护理不良事件的几率。5)定期对护理人员进行培训,加强其理论知识与操作能力,提升护理人员的实践经验,使护理人员之间掌握更加熟练的护理操作规程[4]。6)对护理记录进行严格管理,详细记录日常护理工作及流程,出现的问题及应对措施等内容,不断强化和提高护理效率和护理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