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影响从思想蔓延至文学,哲学,史学等各个领域。
魏晋南北朝社会的变迁,学术思潮以及文学观念的变化,文学的审美追求,带来了诗歌的变化。
题材方面,出现了咏怀诗、咏史诗、游仙诗、玄言诗、宫体诗,以及陶渊明创造的田园诗,谢灵运开创的山水诗等;诗体方面,五古更加丰富多采,七古也有明显进步,还出现了作为律诗开端的“永明体”,中国古代诗歌的几种基本形式如五律、五绝、七律、七绝等,在这一时期都有了雏形;辞藻方面,追求华美的风气愈来愈甚。
藻饰、骈偶、声律、用典,成为普遍使用的手段。
我们这里主要就玄学对魏晋诗学的影响进行深入的思考。
魏晋玄学作为一种思辨性的哲学是不宜直接转化为文学的,一个直接转化的例子就是占据东晋诗坛达百年之久的玄言诗。
严格的说玄言诗不属于真正意义的诗。
它只是在诗的躯壳中放入玄理而已,没有诗之所以成为诗的重要东西。
可是相比其它类型的诗,玄言诗毕竟沉淀了至少一种可贵的东西,那就是理趣。
有的玄言诗不只是抽象的说理,而是借助山水风景形成象喻,或者借助参悟山水风景印证老庄的道理,这样就有了理趣。
从而形成了玄言构成的以理趣为点睛之笔的诗歌形式。
而这种诗歌形式字形成起便以其独特的形式和魅力来影响后世。
于是玄言诗的外在形态逐渐淡化,而其内在的以玄理,理趣为思想的哲学思想融入了更多诗人的创作中,最后被宋代诗人发挥到极致。
四、结语
总之,中国古代文学是一个历史源远流长的发展过程。
它与中国大历史、文化紧密相连,显示出特有的民族性、传承性、时代性的特征。
它以汉民族文学为主,同时有兼容了其他少数民族的历史与文学,构成蔚为大观的中国古代文学。
无论是中国古代的诗歌,还是散文、戏曲、小说都有着明显的可以追寻的历史。
并且呈现着在创作和理论上的不断发展,丰富,日臻完善。
每种题材的演进都是一部历史,而且脉络清晰。
充分体现并显示着它的历史与文化的博大精深。
显示出以中国古代文字为载体的中国古代文学在内涵上极大的丰富和巨大的张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