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首页 > 汉语言文学
5 页 客服微信号: bylw8com 客服 QQ: 3346581880
逶迤傍隈陕,迢递陟陉岘。过涧既厉急,登栈亦陵缅。JlI渚屡迳复,乘流玩回转。蒴薪泛沈深,菰蒲冒清浅。企石挹飞泉,攀林摘叶卷。”正是一路行去,一路看去,景随步转,见山写山,见水写水,堪称是一步山水一步诗。

  鲍照山水诗亦多类此。如《登黄鹤矶》:“临流断商弦,悲棹讴。”《登翻车岘》:“升岑望原陆,四眺极梁。”《登庐山望石门》:“明发振云冠,升峤远栖趾。”《从拜陵登京岘》:“晨登岘山首,霜雪凝未通。息鞍循陇上,支剑望云峰。表里观地险,升降究无容。”再如《从庾中郎游园山石室》诗:荒途趋山楹,云崖隐灵室。岗涧纷萦抱,林障沓重密。昏昏蹬路深,活活梁水疾。幽隅秉昼烛,地牖窥朝日。怪石似龙章,瑕壁丽锦质。洞庭安可穷,漏井终不溢。沈空绝景声,崩危坐惊悚。神化岂有方,妙象竞无述。至哉炼玉人,处此长自毕诗人一路随荒途、山楹、云崖、石室、岗涧、林障、蹬路、梁水之行程变换写去,移步换景,寓目辄书,有幽隅、地牖、怪石、崖壁则就实铺陈,正与谢诗同一风尚,故而王闾运谓其“刻意学康乐”。 
  颜延之的诗也不例外。如《拜陵庙作》:“夙御严清制,朝驾守禁城。束绅入西寝,伏轼出东垌。衣冠终冥漠,陵邑转葱青。松风遵路急,山烟冒垅生。”也正是一路随兴所至,踩点观景。又其《车驾幸京口侍游蒜山作》,叙游踪时日:“宅道炳星纬,诞曜应辰明。睿思缠故里,巡驾匝旧垌。陟峰腾辇路,寻云抗瑶甍。春江壮风涛,兰野茂荑英。”既交待“宅道”、“巡驾”的出游方式,又点明“陟峰”、“寻云”等观览过程,出游、观览,两皆铺陈。再如为时人所称赏的《北使洛》:“改服饬徒旅,首路局险艰。振楫发吴洲,秣马陵楚山。途出梁宋郊,道由周郑问。前登阳城路,日夕望三’,仿佛一笔旅途流水账:先整饬行装,而初程即已险艰,继由吴洲过水路,转乘驷马越楚山,后经古梁宋周郑问道,乃至阳城路。其后铺陈“望”时所见,“伊淑绝津梁,台馆无尺椽。宫陛多巢穴,城阙生云烟。……阴风振凉野,飞云瞀穷天”云云,又与鲍照《芜城赋》“孤蓬自振,惊沙坐飞”气氛相仿佛。 
  四、时间对句:在时间中展开对空间的追寻 
  元嘉诗歌创作上移步换景以求“尽到”的特点,除体现于上述方位空问与地域景致的对句铺陈外,还表现在以“朝”、“夕”式对句作全天候的景事记录。尤其是在山水诗中,这种方式运用得甚为普遍,使读者明显感受到诗人是全天候地奔碌并全身心沉浸于山水行程之中。如谢灵运《七里濑》开首六句:“羁心积秋晨,晨积展游眺。孤客伤逝湍,徒旅苦奔峭。石浅水潺谖,日落山照耀。”其中竭力展示的正是诗人登游的全部时间、全部行程、全部精力。鲍照诗如《上浔阳还都道中作》: 
  昨夜宿南陵,今旦入芦洲。客行惜日月,崩波不可留。侵星赴早路,毕景逐前俦。鳞鳞夕云起,猎猎晚风道。腾沙郁黄雾,翻浪扬白鸥。登舻眺淮句,掩泣望荆流。绝目望平原,时见远烟浮。倏忽坐还合,俄思甚兼秋。未尝违户庭,安能千里游。谁令乏古节?贻此越乡忧方东树说“起首两句叙题,交代明白”,“交代明白”正点出了元嘉诗歌的这一重要特点。该诗接着一路写去,也正是上举谢诗“孤客伤逝湍,徒旅苦奔峭”的笔法。 
  元嘉诗人的这种用心与追求,表现在具体作品中,就是爱用“晨一夕”式时问对句。周亮工已开始注意到这一点,他说:“凡此,发端虽有微异,命意不甚相远。……然总本《楚辞》‘朝发枉渚,夕宿辰阳’二语变幻者也。”、兹仍以谢、鲍二人诗为证: 
  (1)谢灵运诗 
  秋岸澄夕阴,火曼团朝露。(《永初三年七月十六日之郡初发都》) 

首页 上一页 2 3 4 5 下一页 尾页

猜你喜欢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06-2025 毕业论文网 版权所有

苏ICP备14005682号

联系邮箱:Lw54@vip.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