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进行挫折教育,培养学生抗压、抗挫折的心理素质
学生的心理不能总是处于压力之下,但又必须有承受挫折和压力的心理承受能力,以适应日后激烈的竞争。这对在赞誉声中成长的优等生来说,更为重要。教师要抓住有利时机对学生进行挫折教育。
如学习《春秋战国的纷争》时,我让学生讲述勾践“卧薪尝胆”的故事,从中体会他是如何从困难挫折中崛起的;学习《昌盛的秦汉文化》时,我让学生查资料,司马迁是在怎样的情况下写出《史记》的?学习唐朝《对外友好往来》时,让学生清楚唐高僧鉴真是在怎样的情况下东渡日本获得成功的?像他们这样对待挫折的态度,即面对失败的不屈性、面对厄运的刚毅性和面对困难的勇敢性,教科书中还有很多。对学生进行挫折教育,是为了让他们懂得:很多名人都是经过多次挫折和失败才获得成功的。人世间并非“万事如意”,前进的航程并非“一帆风顺”。这样有利于培养他们承受压力、挫折的心理素质,以便迎接今后人生的挑战。
人是一个身心统一体,心理健康和身体健康同等重要。教师在教学育人的过程中,一定要重视心理素质的培养,使学生带着良好的心理素质去迎接新世纪的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