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首页 > 历史学毕业论文
2 页 客服微信号: bylw8com 客服QQ:3346581880

历史教学中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论文

  21世纪的竞争归根结底是人才的竞争。适应未来社会需要的人才,不仅要有健康的体魄、扎实的科学文化知识、高尚的思想道德素质,而且更要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因此教师不能忽视对学生进行心理素质的培养,作为历史教师,就更当责无旁贷。

历史教学中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论文

  一、进行自主教育,培养学生自主自立的心理素质

  心理学研究表明,一个人心理依赖程度越高,其承受力就越低。因此,我们应把培养学生自主自立的心理素质放在首位。在教学中,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人格,遇事多和学生商量,保护和激励他们自尊自爱,创造条件让学生当家作主,甚至有的课可以让学生自己设计活动方案,独立完成学习任务。

  如在上活动课《历史短剧——文成公主入藏》时,从编剧本、找服装道具到编排,我把主动权都交给了学生,只是对他们的剧本提出了一些指导性意见,由大家讨论、修改。结果,学生们在表演时,把松赞干布统一吐蕃、吐蕃使者求婚、文成公主入吐蕃并受到热烈欢迎以及文成公主促进藏汉友好的历史情景发挥得淋漓尽致,深受师生的好评。这样做,不仅使参与的学生得到了学习体验,观看的学生也深受启发和鼓舞。美国华盛顿大学有这样一个条幅:“我听见了,就忘记了;我看到了,就领会了;我做过了,就理解了。”它深刻地说明了培养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自主意识的重要性。

  二、进行志向教育,培养学生积极进取的心理素质

  教育学研究认为,青少年不可以没有正确的志向。志向是他们对未来的`向往,是他们奋斗的目标,从目前来说是他们学习的动力。因此,教师应结合教学内容引导学生树立远大的志向。

  如用“名人效应”来激励学生:学习《昌盛的秦汉文化》,我介绍不信鬼神、立志探索地震之谜,最终制造了世界上第一台测定地震仪器的张衡;学习《时代特点鲜明的明清文化》,向学生介绍不盲从古训、勇于创新、刻苦专研,经过27个春秋写出了《本草纲目》的李时珍……使学生能以他们为榜样,坚信“有志者事竟成,难得苦登攀”。还可以介绍为国家、民族作出重大贡献的人物:为治理洪水,含辛茹苦十三年,三过家门而不入的大禹;“匈奴未灭,何以为家”的霍去病;“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的戚继光……以此来引导学生树立远大志向,产生学习动力,进而培养学生积极进取的心理素质。

  三、进行合作教育,培养和谐健康的心理素质

  人是社会中的人,总是存在于一定的社会交往中,应表现为关系融洽、和谐、反应适度,因此具有和谐健康的心理非常重要。

  1.始终保持精力充沛,情绪饱满、热情,教态亲切,使学生的情绪始终处于轻松愉悦的状态。

  2.创造和谐民主的课堂气氛。如在讲《辉煌的隋唐文化》时,我刚说出唐朝是我国诗歌的黄金时代,有的学生就在座位上说出了李白、杜甫、白居易的名字,更有的学生背起了他们的诗。虽然课堂纪律有点乱,但我并没有生气,而是趁机说:“咱们比比谁背的唐诗多。”同学们的兴致更高了。这种融洽、和谐的双边关系,不但使他们感受到了文史不分家,而且对历史课的学习更有了兴趣。 3.多表扬、多鼓励,尽量让学生感受到成功的喜悦。要抓住一切机会使学生善于与人合作,与周围同学形成和谐的人际关系。如在小组讨论时,我对那些性格过于内向、事事总是“心中有数”的学生,对于那些唯恐说错让人耻笑的学生,甚至想说又不知从何说起的学生,总是耐心地鼓励、帮助,使他们认识到发言的机会是人人平等的,不光是那些优等生的事,机不可失,时不再来,终于使那些学生加入了小组讨论的行列。我有意识地把一些浅显的、具体的问题留给他们回答,一方面让他们从中得到锻炼,另一方面通过回答问题能够得到同学们的肯定和赞扬,给他们提供了感受成功的机会。我在总结时说:“你们今天讨论成功的原因是大家通力合作、团结互助的结果,每个人的成功都离不开集体的智慧和力量。”学生在这样一个充满自信、互相尊重、民主和谐、互相帮助、乐学向上的教学环境中专心致志地学习,有利于培养健康的心理素质。

 1 2 下一页 尾页

猜你喜欢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06-2025 毕业论文网 版权所有

苏ICP备14005682号

联系邮箱:Lw54@vip.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