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增强国内大学生职业教育工作效果的对策
在美国、英国、澳大利亚、日本等国家的职业教育活动中,政府制定了较全面的法律法规,投入了必要的资金,高校开展了积极的课程改革,完善了评估系统,同时随着社会各界的加入,构建了较完善的职业教育理论,使职业教育实践活动得到了丰富。可以看出我国仍有许多工作要做。我国应当完善相关职业教育法律法规,使高校就业指导工作在规范性方面得以提高,构建全面的大学生职业教育方式和内容,注重大学生职业教育师资队伍的培养,使家庭和社会有一定的参与度。
我们应当加强大学生职业教育的整体性和系统性,个人应当自幼儿园时期到高等教育,甚至一直到职前接受教育,终身教育与职业教育的理念是相符合的。例如,在美国,人们从幼年6岁开始就接受职业教育,强调各个教育时期职业教育的连续性,将职业生涯准备作为引导和线索,体现了培育综合素质的渐进性特点。目前,社会发展有其可持续发展的推动力,其中少不了人们的职业生涯规划,我国可以参考美国先进的职业教育思想,注重职业生涯准备时期的任务,打消职业教育仅仅作为职前教育的思维定势。我国在开展职业教育时,应当将职业教育当做基础教育改革任务中的必不可少的部分,从纵向来看,从小学到初中再到高中的每个阶段,都必须含有职业教育内容,并且相互连续;从横向来看,以充分注重职业教育为基础,制定职业教育和一般教育相衔接的政策,将政策作为指引,使家长和学生在职业教育的必要性方面产生渐进性认识。
此外,学校应当加强职业教育体系的系统性建设,学生自从入学开始就应当接触职业教育内容,根据各个年龄段学生的特征,有选择、有针对性地接触各行业信息,对目前全球各类职业范畴进行基本了解,培养自身的职业理想。职业教育在学校内部的开展分为三个系统性时期:第一时期为职业了解时期,在这个阶段,重点在于对学生实施职业认识计划;第二时期为职业探索时期,在这个阶段,学校主要让学生借职业探索形式,掌握职业分类,并引导学生在职业群中产生尝试性规划和选择;第三时期为职业选择时期,在这个阶段,重点在于引导学生集中研究自身确定的职业。
总之,国外高校的职业教育工作经验存在许多先进之处,国外高校已经形成了稳定的大学生职业教育工作体系,保持了大学生职业教育工作的整体性。同时,国外高校十分重视职业教育师资队伍的建设,不断提升师资队伍的专业化水平。最后,国外高校十分注重大学生职业教育工作的信息化建设,为大学生职业教育工作的开展创造了更多有利条件,为我国大学生职业教育工作建设提供了许多有利经验。
内容摘要:大中学校德育衔接工作对于学生的健康成长是非常重要的。而在我国的大中学校德育工作中,对于德育工作衔接规律的探讨与研究还比较薄弱。笔者着重探讨了这一问题,并从德育衔接工作的领导、交流管道、网络等方面提出了一些建议。
关键词:大中学校德育衔接;思考;对策
为了明确大中学德育衔接工作的目标,探索大中学德育衔接的规律,我们对武汉市一中、二中、四中、十一今、十六中、二十六中等6所中学、武汉大学、武汉交通科技大学、江汉大学等3所大学进行了深入的实地调查,通过集体座谈和问卷调查,我们发现大中学校德育工作衔接对学生的健康成长有着重要的作用,“人一生的路很长,但关键的就在那几步”。德育工作是有内在规律的,是一门科学,这是毋庸置疑的。目前我国大中学德育工作中,德育工作衔接规律的探讨与研究基本上还是一片空白。因此,亟待摸清其规律,加强对德育工作衔接的科学认识。从而更好地指导我们的德育指导思想。
搞好大中学校德育衔接,关系着大中学校培养目标的实现和教育任务的完成,尤其处于社会大变革时期的今天,认真搞好大中学校德育的衔接更显迫切。所谓大中学校德育衔接工作,是指在培养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的四有人才这一目标过程中,担负着不同任务的大中学校德育,根据本阶段任务要求和学生思想发展的实际而搞好分工与协作。在这里,衔接的宗旨在于使人才培养能不间断地进行,在不同阶段之间不要出现任何断档、混乱的状况。一是衔接对照的标准应是培养目标与要求,出发点应是不同阶段学生思想发展规律和状况。二是要全面认识学校德育现状,找准“切入点”。三是要精心安排,强调落实:要抓住重点、抓住中心,要抓好德育主要方面的衔接。为此笔者建议从以下几个方面搞好大中学校德育衔接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