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教育是科学性与艺术性的有机结合。从教育艺术的教育语言、教育气氛、教育节奏、教育机智和教育合作五个方面,探讨其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有助于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教育艺术;大学英语;教学;应用
一、教育语言
彼得罗夫斯基说:“教育活动的高度有效性在许多情况下依赖于教师的语言的修养。”为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在大学英语课堂教学的语言取向方面,教师应该坚持以英文讲课为主,这样有助于营造英语学习的环境,让学生也有一种用英语表达的冲动;碰到语法讲解部分则可用汉语或双语解释,避免学生因为晦涩难懂而产生逆反的学习心理。教师亦要根据读写和视听说课程的不同切换语言的风格。读写课程中,对文章背景介绍、内容讲解、体裁分析上应尽量采用规范的书面英语,有助于培养学生的逻辑和理性思维能力。视听说课程中,则要用口语化教学,因为学语言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发展交际能力。因此,在视听说课程教学中可以适当采用交际教学法,即尽量回避母语,以英语为唯一语言开展分组讨论、话题辩论、角色扮演等有意义有目的的交流,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感性思维能力。
二、教育气氛
为了更好地创造教育氛围,应把握以下三个基本原则:第一,教师应当保持热情活跃的情绪和情感。大学英语课程不同于其他的母语教学课程,学生普遍存在开口难、怕开口的弱点,这种情况下,教师丰富的表情和夸张的肢体语言往往能活跃课堂气氛,带动学生情绪。第二,教师应适当容忍和理解学生的不足与欠缺。教师应允许学生出错,不要让教师的威严扼杀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注重方式方法,耐心地、循序渐进地帮助学生纠错和改进。第三,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快乐。大学英语教学应结合学生的英语水平高低设置差异化的问题,满足不同层次水平学生的'需求,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激励他们确定各自新的学习目标,不断取得进步。
三、教育节奏
1.动与静的辩证关系处理。良好的教学节奏应该是师生之间的动静结合,不能只由老师唱独角戏,不能一味填鸭式地教学。如在讲授课文之前,可根据文章风格、内容或背景设计若干个开放式的问题,给学生留足够的思考时间,供学生深入思考后展开热烈的课堂讨论,这样的教育节奏方能体现动静交替的有机结合,产生教学相长的良性循环。
2.张与弛的辩证关系处理。一是要充分结合学生的个性和兴趣特点,使学生的注意力较难长时间集中在同一内容上,在设置课程内容时应注意形式多样。大学英语教学中,可采取学生喜闻乐见的内容和形式,如看英文短片、听VOA和BBC慢速英语、将经济、社会和生活等热点词汇或话题融入教材内容的扩充中。二是教学内容应难易相间、突出重点、分散难点,使大学英语教学内容高低起伏,吸引和激发学生的英语学习热情。三是根据学生反映调节节奏,一成不变的教学节奏将使老师和学生产生厌倦和懈怠情绪,不利于教学的有效开展。
3.疏与密的辩证关系处理。在大学英语教学中,为使学生高效率地接受信息,教师可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保持信息输入的疏密相间。例如,有些大学英语读写教程中的文章比较易懂,词汇也相对简单,为避免学生产生自满情绪,可从简单的单词提升到构词法的知识讲解,既让学生系统地掌握构词法,又让学生通过构词法扩充了词汇量。
四、教育机智
运用教育机智,教师可根据教学中新的特别是意外的情况,准确而迅速地作出判断,并采取恰当有效的措施解决问题,这也是教师良好的综合素质和修养的外在表现。如在大学英语课堂教学过程中,遇到英译中的情形时,教师由于擅长英语语言思维的定势,一时无法找到恰当的中文表达方式而形成语塞,此时便可借机向学生提问,有些学生具备较为深厚的汉语功底,可能涌现出贴切而有文采的中文翻译,这样,既掩盖了教师的窘境,又调动了课堂的良好气氛,此时,教师可适时加以总结:外语的学习只有建立在母语良好功底的基础之上,才能相得益彰,并可借机鼓励学生,具备了良好的母语基础,对外语的学习更应该充满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