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治疗一般常采用被动式和主动式两种治疗方式。被动式音乐疗法就是让有心理疾病的大学生通过欣赏舒缓、放松、优美的音乐, 让大脑感受音乐的刺激而放松下来, 产生新的兴奋点, 使其心理情绪发生良性的变化, 产生愉快、振奋和舒缓感。主动式的音乐治疗是让存在心理障碍的大学生, 积极参与各种音乐活动, 通过音乐活动调节他们的心理状态, 让他们产生一定的成就感, 增强自信心, 摆脱压抑、悲观等消极情绪, 从而达到心理上自我调节、消除障碍的目的。
此外, 在校园中, 大学生可以通过欣赏和感受音乐的方法, 减缓或消除因学习、生活和爱情等方面挫折而引起的焦虑和抑郁等症状, 使他们的不良情绪得到转移、宣泄或化解, 避免心理障碍或心理疾病的发生, 从而培养积极、健康的心理情绪。
[1]田耀农.音乐教育与情绪运动[J].美育学刊, 2017 (6) :1.
[2]陈苗苗.以音乐为媒介的大学生心理健康干预新体系的构建[J].音乐时空, 2016 (6) :143.
[3]付莉.论述音乐教育对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J].岱宗学刊 (泰安教育学院学报) , 2011 (12) :87.
[4]孙桂宾.论音乐认知心理能力构建的性质与规律[J].吉林艺术学院学报, 2013 (4) :2.
[5]黄韶芳.音乐教育对培养大学生和谐发展的作用[J].音乐天地, 2007 (8) :7.
[6]王福生.论音乐教育对青少年心理素质的优化作用[J].天津市教科院学报, 2006 (4) :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