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首页 > 艺术学毕业论文
13 页 客服微信号: bylw8com 客服QQ:3346581880

  (三)打破固化思维

  原有的教学让学生的固有思维很严重,很少有自己的创新,同时老师在课堂上对学生的干涉也会过多,主观意识增强。很多教学中缺乏创新、思维多向性等辅导与引导,这样就会让学生忽视环境与设计对象的融合问题。综合以上问题,对我们老师的教学要求相应地提高,多培养学生的多样性、多角度、多环境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发散性思维里,没有标准答案,所有的答案都要发挥想象。本身环境艺术设计就是发展中的边缘性科学,随着空间、时代、社会、文化等差异而变化万千,是一个范畴大、综合性很强的学科。例如环境艺术工程的空间规划、艺术构想方案的综合计划,其中包括环境与设施计划、空间与装饰计划、造型与构造计划、材料与色彩计划、采光与布光计划、使用功能与审美功能的计划等,其表现手法也是多种多样的。所以在教学中多去打破学生的空间想象,举一反三,让学生的作品更加具有创新精神和更多的灵气。

  三、发散性思维的教学应用

  (一)创造多维教学理念,构建引导式教学

  在环境艺术设计与发散性思维相结合中,教学的改变是势在必行的。发散性思维需要教学中的辅助与环境艺术设计的引导,不拘泥于一点,多角度、多方面、多视角地去分析。教师应当在确立自身教学“引导者”角色的同时,将教学方式和教学内容进行相应的调整。将课堂“传授型”教学转变为“引导型”教学,使学生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让其在主动探索知识、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同时掌握学习内容、对理论和实践融会贯通。同时,在实际的环境艺术设计教学中,教师还可以与学生一起,根据实际的课程内容需求与学生学习需要,主动发掘更多维的教学模式,在引导式教学的启发下,进一步拓展学习思路、创新教学理念。

  (二)营造多向学习环境,建立自然学习氛围

  对于艺术环境,应该让学生去深入地感受。当代人的环境需求表现为回归自然、尊重文化、高享受和高情感的多元性、自娱性。人与自然的和谐也是环境艺术设计不变的中心,环境设计主要就是协调“人一建筑一环境”的相互关系,使其和谐统一,形成完整、美好、舒适、宜人的人类活动空间。深入贯彻“人一建筑一环境”多向学习宗旨,以此为基础进一步发掘学生对环境设计学科的理解和兴趣。多去让学生感受,深入其中,不要给他们固定的框架或范围,引导他们发挥想象,积极创新。总之,环境艺术设计应从人们不断改变的生活方式、生活态度、社会结构等方面来加以研究,这些都是更新结构技术、构造方式以及设计手段的基础,也是引起历代艺术思潮与人们审美立场变迁的主要因素。

  (三)尊重学生个体学习需求,拓展教育特色维度

  设计思想跟我们的教育体制有着直接原因;同时,环境艺术设计也离不开人们的生产与生活。因而教学研究要有侧重点,一方面积极发挥自身教育体制对学生设计思想和设计理念的引导性;另一方面将环境艺术设计教学内容制定与实际国家和社会需要相结合。环境艺术设计的教学,不仅应当以培养学生实践能力作为重要落脚点,还应对其艺术素养和设计思想予以充分的尊重和培养。因而在教学体系制定以及实际教学过程中,需要密切关注学生的实际学习和心理需求,因地制宜、因材施教,使学生的艺术个性能够得到发掘和施展。任何教学体系应该针对专业人才的基本素质要求来研讨,应该强调学生素质与潜力的培养,同时结合不同学府的环境艺术教育特色。发散思维追求由点到面的思维方式,在环境艺术设计的教学中有着承上启下的重要角色。发散思维在环境艺术设计中的应用应该从几个方面去分析理解:多注重学生的多角度、多向思维的发展。同时,让学生深入实践,学会举一反三,打破常规的思维方式。另外,要多注意单向思维对环境艺术设计的影响,在教学中的引导要注意方法,让学生多去感受。

  参考文献:

  [1]王威.发散性思维在环境艺术设计教学中的应用[J].科技创新导报,2013(2):90.

  [2]刘学文.现代环境空间基础[M].沈阳:辽宁美术出版社,2007.

  [3]林辉.环境空间设计艺术[M].武汉:武汉理工大学出版社,2005.

首页 上一页 5 6 7 8 9 10 下一页 尾页

猜你喜欢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06-2024 毕业论文网 版权所有

苏ICP备14005682号

联系邮箱:Lw54@vip.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