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首页 > 公共管理毕业论文
12 页 客服微信号: bylw8com 客服 QQ: 3346581880

  1、高校图书馆知识管理的必要性分析

  1.1高校图书馆实行知识管理是管理科学发展的阶段性成果

  知识管理源于企业管理,它是在企业信息管理模式和成熟经验的基础上逐渐萌发和产生的。目前,我国关于知识管理的研究已经趋于成熟,这给图书馆进行知识管理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所以,高校图书馆应该顺应管理科学发展的趋势,由对信息资源进行收集、加工、处理、传播和利用转变为对知识的开发和创新,实现对知识的增值开发。

  1.2实行知识管理有利于提高高校图书馆整体工作

  成效和自身发展的特色化在知识经济时代,符合专业精神的图书馆信息资源组织方式及管理方法,将更好地提高信息资源库中用户所需信息单元的可获得性。今天,各类飞速发展的高新技术为高校图书馆实现知识管理提供了技术基础,高校图书馆实行知识管理是实现“组织的知识管理”与“科学的知识管理”相统一要求。

  1.3实行知识管理有利于提高高校图书馆的服务水平

  知识管理的实施可使高校图书馆及时了解知识流向,掌握知识动态,在高校实行知识管理有利于充分利用馆藏、技术优势,提高质量、高水平的服务。

  2、高校图书馆知识管理的策略研究

  由于知识的载体形态和种类多种多样,对其分类的标准也不尽相同。比较普遍的一种分法是将图书馆的知识分为隐性知识和显性知识,相应的,高校图书馆的知识管理也可以分为显性知识管理和隐性知识管理。

  2.1图书馆显性知识资源管理

  图书馆显性知识资源包括传统文献资源和数字资源,既有馆藏文献信息资源,又有网络虚拟资源。对图书馆显性知识的管理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2.1.1加强知识的整合和标识,序化显性知识高校图书馆可以运用知识管理的理念和工具对馆藏资源进行科学有效地配置,以方便读者快捷地使用各种资源。对图书馆内的显性知识进行充分地发掘、组织与加工,形成具有本馆特色的知识库,以便读者进行一站式地检索利用。同时,高校图书馆应该针对本校科研学习的重点对网络信息资源进行有效地整合加工,在海量的信息中挖掘知识,通过一系列的知识标识体系,将其整合到本馆的知识库中,以便本馆读者利用。

  2.1.2建立清晰的知识组织体系,实现对知识的科学管理随着知识载体形式的多样化,图书馆拥有的知识也越来越多,如果没有对这些资源很好地控制和组织,这些资源的利用率就会大大降低。因此,要让读者在最短的时间内获得所需要的知识,就必须建立清晰的知识组织体系,实现对知识的科学管理。

  2.1.3制定持续可靠、操作性强的信息资源建设政策信息资源收藏的完整性和持续性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资源的利用价值,特别是对于科研工作者而言。高校图书馆的信息资源获取政策应该与本馆的使命和职能保持一致,印刷型资源、电子资源以及数字资源的比例要与本馆用户需求相一致。为了降低本馆经费,对于一些利用率高、价格昂贵的资源高校图书馆应该加强合作,争取集团购买。

  2.2图书馆隐性知识管理

  图书馆的隐性知识是指图书馆在长期的工作实践中积累的理念方法、经验规律以及图书馆特有的组织文化和馆藏特色服务等。对图书馆隐性知识的管理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2.2.1对用户隐性知识的管理高校图书馆应该注重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从这些线索中挖掘用户的隐性知识资源(如用户的借阅记录、用户的检索记录等),并对挖掘到的数据进行处理,建立读者数据库,从而了解用户的兴趣、分析用户的行为、挖掘用户的知识。同时,根据分析出的用户兴趣和需求,定期向用户推送他所需要和感兴趣的知识资源,实现知识资源的转移和运用。

  2.2.2对馆员隐性知识的管理图书馆员的隐性知识是其在长期的图书馆服务工作中积累的宝贵财富,对图书馆员隐性知识的挖掘、转移和利用有利于提高整个图书馆的效率。高校图书馆应该创建促进图书馆员隐性知识共享的激励机制,积极鼓励馆员进行知识交流和团体协作,提高馆员独创性开发和探索的能力,并对那些奉献出具有高价值隐性知识的个人和团体进行相应的奖励。同时,高校图书馆还要建立灵活的学习机制,提高馆员对隐性知识的传授和接受能力。高校图书馆可以将理论学习与工作探讨结合起来,加强馆员的继续教育与培训,并且运用“师徒制”的形式,促进隐性知识的共享和扩散。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5 6 下一页 尾页

猜你喜欢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06-2025 毕业论文网 版权所有

苏ICP备14005682号

联系邮箱:Lw54@vip.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