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首页 > 护理学
12 页 客服微信号: bylw8com 客服QQ:3346581880

  1.2潜在因素

  特别是经过病人唾液、血液污染的器械如口腔科专用镊子、探针、拔髓针、洗髓针、扩大针、注射空针等,在回收分类消毒清洗过程中不慎被刺伤都会造成感染机会。据统计护士在刺伤中占80%,因血源性传染污染的针头刺伤占60%.

  1.3各种消毒液的应用

  常用的过氧乙酸、含氯消毒液、戊二醛对地面、物品、空气、桌面、消毒使用等都会引起工作人员机体出现不同程度的症状,造成化学物品的有毒物质对人体的伤害。

  2方法和措施

  2.1加强预防感染知识培训,严格执行各项消毒隔离制度及操作规程

  强化防护意识,提高医疗安全,减少职业伤害的发生。结合本科室院内感染的特点完善科室的各项规章制度规范化管理。

  2.2加强自我防护和预防措施

  消毒室护士应加强自我防护在回收用过的污染物品、器械时必须戴防护用具:帽子、口罩、面罩、手套、围裙避免接触消毒过程中的飞溅污染。对回收的物品分类处理、存放、浸泡在指定容器内防止交叉感染,对用过的锐利器械集中浸泡锐器盒内避免受到不必要的伤害。

  2.3提高对HIV、HBV、HCV的高度重视,采取有效的防护措施

  根据传染病的流行特点按操作规程严格区分污染区、清洁区、无菌区。对用过的锐利器械连同治疗盘一起收回避免走动传递时相互刺伤,不要将用过的针头套回针帽,注意病人和工作人员的双方防护。在进行操作时应特别注意防止被污染的锐器划伤刺破,如不慎被污染的锐器刺伤时应立即挤出伤口血液,用肥皂水和清水冲洗再用碘伏消毒,必要时去外科进行伤口处理,进行血源性传播疾病的检查,及时上报院内感染科采用药物预防处理。

  2.4预防和控制院内感染的发生,定期做好各种监测

  (1)化学监测:对各种器械包、纱布、棉球等储物容器贴有灭菌指示卡或3M胶带灭菌后看有无变色;

  (2)生物监测:用热耐受力较强的嗜热脂肪芽孢杆菌对高压灭菌器每月定期进行生物监测确定灭菌效果确保医疗安全实施;

  (3)使用的物品严格标明开启时间;

  (4)质量控制组随时检查、评估,发现问题随时修改并落实,对各种制度执行情况进行评估。

  3小结

  口腔科护士的自我防护和控制预防院内感染是我们工作中的重点。院内感染在社会上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重要工作已经越来越得到大家的重视,因此我们在日常操作中注意进行职业道德教育和慎独精神的培养,使护理人员自觉主动为预防和控制院内感染的发生而努力。多年来由于我们认真执行遵守各项规章制度严格把好消毒灭菌质量关,没有引起护理人员自身感染和院内感染的发生。

  【参考文献】

  1方惠娜.口腔科乙型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控制.中华护理杂志,1998,9:133-139.

  2冷泰俊.乙型病毒性肝炎的医源性传播问题.中华医院感染杂志,1991,1:50.

  3卢爱工,李莉莉,刘东水,等.口腔医务人员职业暴露防护研究.中华医院感染杂志,2006,16-19.   外科护理论文 篇7

  摘要:

  目的:探讨优质护理在儿科门诊护理中作用。策略:将80例儿科门诊患儿随机分为常规护理组以及优质护理组各40例,对比分析两组患护理满意度评分、住院时间、心理状况等方面的差异。结果:两组患者护理前依从率无统计学作用(P>0.05), 护理后观察组患者依从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作用(P<0.05)。观察家长对护士工作满意度为95.00%,对照组家长对护士工作满意度为60.00%,两组患儿家长满意度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对小儿上呼吸道感染患儿应用优质护理干预能有效促进患儿康复,降低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改善患者心理状况,提高患者满意度,避免医患纠纷的发生。

  关键词:股骨骨折;优质护理;应用效果

  1672-3783(2013)11-0376-01

  近年随着我国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护理模式已经由传统的生理疾病护理转化为生理-心理-社会方式的护理模式[1]。儿科护理经过长久的发展也已经从单一护理向多元化护理模式转变。“以人为本”的护理方式已经成为目前儿科护理工作中的重要内容[2]。通过对儿科患儿应用科学、合理的护理策略可提高患儿治愈率,缩短患儿住院时间,有利于提高患儿家属满意度。优质护理是以患者为中心的.护理策略,为此本院于2013年6月至2013年10月对儿科门诊患儿应用优质护理,并取得理想的护理效果,现报告如下。

首页 上一页 6 7 8 9 10 11 下一页 尾页

猜你喜欢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06-2024 毕业论文网 版权所有

苏ICP备14005682号

联系邮箱:Lw54@vip.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