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7年,我国证监会发布了《上市公司章程》,其中明确指出,无论那个上市公司,都一定要实施内部审计机制,同时由董事会审批且实行,另外还要配置相关的内部审计工作人员。《上市内部控制指引》是上交所以及深交所于06年先后制定的文件。其中明确指出:我国上市企业应成立内部审计部门,关于监督评价过程中存在的各种不足和漏洞,由内部审计部门上报给董事会。不难看出内部审计变成了上市公司治理非常关键的一部分。所以,本文根据2010年至2012年在我国沪深两市发行A股的上市公司的内部审计相关数据,对内部审计在公司治理中的影响效果进行了实证检验,这将为我国上市公司如何有效地在实践中体现内部审计治理作用提供意见,进而改善和优化我国的内部审计制度,以此充分体现其治理作用,从而实现企业增值。因此,在现实方面具有一定的意义和价值。 1.1.3国内相关文献综述赵明德在1996年对内部审计机构设计遵循原则的研究发现:在我国,一般公司中内部审计方式涉及到董事会以及CEO管理的内部审计,另外对各种方式,分析了其优缺点;班文艺在2001年相继进行了研究,他认为认为,自董事会下设的审计委员会直接领导的内部审计模式,其开展起内部审计工作更为科学有效 [1-2]。
朱元午分析和探讨了公司治理框架以及内部审计方式之间的关系,结果发现:两者相互影响,相互促进,良好的内部审计模式和内部审计制度将由助于促进完善公司的治理机构,良好的内部审计模式[3]。
内部审计的职责,从公司治理的角度看,它不仅仅是简单财务会计审核,还包括对企业管理过程以及内部控制制度进行评价,并协助执行管理层改善公司治理,从而提高公司综合运营水平(阎达五、杨有红,2001)[4].
王光远(2006)指出,内部审计是构成公司治理制度的核心部分,它能为受托管理以及此案无责任的履行提供保障,它可以缓和执行管理层和股东之间的利益矛盾,从而影响企业的业绩和价值。[5]
朱建梅、赵息(2008)认为健全的内部审计是完善公司治理机制的关键要素。[6] 王拼(2011)认为公司治理结构是一种基于受托责任的激励与制衡机制,它介入受托责任关系并通过相互影响来实现其目的。颞部审计作为监督及评价机制,可以对企业风险进行及时、持续的监控,并对风险做出评估,同时,它还通过颞部控制制度及治理程序的评价完善公司治理机制,从而实现企业价值增值。[6] 第二章 内部审计与公司治理的相关理论 2.1基本概念界定 2.1.1公司治理的定义在这个经济发展全球化日益明显的时代,企业面临的经营环境越来越复杂,负责、不确定性程度也越来越高。在此背景下,近代代理理论产生,即公司所有权与经营权相分离,由职业经理人受公司所委托,代理管理和运营公司。由此产生了新的公司治理相关理论并不断得到发展。公司治理研究的基本问题是如何使企业的经营管理者运用投资者提供的资源有效地创造价值并承担起对投资者的责任。
国内关于公司治理定义的观点:
胡汝银在《中国需要公司管治革命》,在林毅夫(1997)在论述市场环境的重要性时都指出公司治理是一种制度安排。前者强调公司治理主体为各利益相关提供间接融资的金融机构的利益而管理和控制公司,后者强调公司治理结构是所有者对企业的经营管理和绩效进行监督和控制。[7]
张维迎(1999)认为:剩余控制权与剩余索取权相匹配的程度可以用来衡量一个公司治理结构有效的程度。41吴敬琏是一名经济学专家,他于2000年指出:董事会、股东以及高级管理人员所构成的一种彼此制约的组织框架就是公司治理结构,为了完善公司治理结构,形成股东、董事会、高级管理层三者之间的制衡关系,就要明确化分三者直接各自的权责和利益[8]。
综上所述,由于出发的角度和强调的重点不同,关于公司治理的定义也比较多,然而本质上都有者相通之处。归纳起来,公司治理属于一种制衡制度以及机制安排,用来对董事会、股东以及高级管理人员之间权责和利益关系进行规范,从而保证公司资产能够有效地运转,以达到所有相关者的利益最大化的目的。 2.1.2内部审计的定义从国外来看,作为规模非常大的全球性机构,IIA所界定的内部审计定义得到了很多专家的任何:也就是内部审计属于一种客观独立的明确以及咨询,其目的是为了提高企业价值,它通过正规以及合理的方式来评估、监督内部控制、风险管理以及治理成效,进而为组织达成目标提供保证[9]。从我国来讲,2003年内部审计协会制定的《内部审计准则》中所界定的内部审计定义得到了普遍认可:内部审计是一种确认、监督与评价活动,其目的是在组织的内部,通过实施正规以及合理的方式,对企业经营效果以及企业内部控制系统运行的适当性、合法性与有效性进行审查,并做出独立客观的评价,从而促进组织目标的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