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静脉炎,其发生原因与留置针留置时间过长、患儿个体个体差异、输入药物的酸碱性、渗透压和细菌感染等有关、常表现为穿刺部位红、肿、热、痛,触诊时静脉较硬,无弹性,严重者局部针眼处可挤出脓性分泌物,并伴有发热症状。预防静脉炎要严格执行无菌操作,选择合适的静脉,输注刺激性强的药物要减慢滴速并有计划的更换血管。本组出现2例,考虑药物的刺激引起,给予及时拔针,采取庆大霉素液湿敷进行局部消毒等对症处理后痊愈。
(3)局部皮肤过敏产生过敏原因为患儿皮肤嫩、汗多,胶布不透气及胶布粘胶物质对皮肤刺激等有关。本组出现2例耳后静脉置管部位皮肤过敏,考虑患儿汗液排出后清洁不及时,给予局部涂百多邦软膏,并保持皮肤清洁干燥后痊愈。
2结果
本组223例(96.96%)患儿静脉留置针一次成功穿刺,保留时间2~5d,留置后出现并发症7例(3.04%),其中静脉炎2例,皮肤过敏2例、套管堵塞3例,均经对症处理后痊愈,无药液外渗等其他并发症发生,出院发放护理工作满意调查表显示患儿家属对护理工作满意率98.70%(227/230)。
3小结
实施静脉留置针前需做好向患儿及其家属的健康告知仔细讲解留置针注意事项、并发症处理措施等。实施中严格遵循三查七对及无菌操作等制度,规范各项护理操作,加强巡视,发现问题及时处理,提高穿刺水平及留置套管针的成功率,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促进患儿顺利康复。
4参考文献
[1]蒋梅.静脉留置针在儿科护理中的应用研究[J].检验医学与临床,20xx,17(20):2330-2331.
[2]中华护理学会编著.临床技术操作规范护理分册[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xx:46-47.
[3]朱玉凤,于浩菊,崔丽珍.静脉留置针常见并发症预防及护理[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xx,11(3):22.
1 临床病理分型
1.1急性单纯性阑尾炎
属病变早期。病变多只限于黏膜和黏膜下层。阑尾外观轻度肿胀,浆膜面充血并有少量纤维素性渗出。显微镜下各层均有水肿,以黏膜和黏膜下层明显。临床症状和体征均较轻。
1.2急性化脓性阑尾炎
多由单纯性发展而来,阑尾肿胀增粗,浆膜高度充血,表面覆以脓性渗出物,腔内亦有积脓。镜下各层有小脓肿形成。临床症状和体征较重。
1.3坏疽性及穿孔性阑尾炎
是一种重型阑尾炎。其管壁坏死或部分坏死,呈暗紫色或黑色。阑尾腔内积脓,压力升高,阑尾穿孔。如未能被局限包裹,则可引起急性弥漫性腹膜炎。
1.4阑尾周围脓肿
阑尾化脓坏疽或穿孔,若进展较慢,可被大网膜、肠管包裹并形成粘连,形成炎性包块或阑尾周围脓肿。
部分急性单纯性阑尾炎经及时治疗后炎症可消退,但多数可转为慢性,易复发。其他三种类型如未予及时手术切除,又未被包裹局限,炎症扩散可引起弥漫性腹膜炎、化脓性门静脉炎、感染性休克等。
2 临床表现
2.1症状
2.1.1腹痛 典型表现为转移性右下腹痛,始于上腹,逐渐移向脐周,数小时(5.8h)后转移并局限在右下腹。70%一80%的病人腹痛有此特点。部分病人开始即在右下腹痛,若腹痛波及中下腹或全腹,是阑尾穿孔并发腹膜炎的表现。
2.1.2胃肠道症状 发病早期可能有厌食,恶心、呕吐也可发生,但较轻。盆腔位阑尾炎刺激直肠和膀胱,引起排便里急后重症状。弥漫腹膜炎时可致麻痹性肠梗阻,腹胀、排气排便减少。
2.1.3全身症状 一般低热,体温在38℃以下。如有阑尾穿孔、脓肿、腹膜炎、门静脉炎,体温可达40℃左右,并出现中毒症状,心率增快等。
2.2体征
2.2.1右下腹压痛 右下腹痛是急性阑尾炎最重要的体征。压痛点通常在麦氏点,可随阑尾位置改变而改变,但始终固定在某一个位置上。病变早期腹痛尚未转移到右下腹时,右下腹便可出现固定压痛。压痛程度与病变程度相关。
2.2.2腹膜刺激征 可触及反跳痛、腹肌紧张,且有肠鸣音减弱或消失。这是壁层腹膜受炎症刺激出现的防御反应。提示出现化脓、坏疽或穿孔。
2.2.3右下腹包块 右下腹扪及压痛性、边界不清而固定的包块,应考虑阑尾周围脓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