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首页 > 财务管理
36 页 客服微信号: bylw8com 客服 QQ: 3346581880

  其一,财务风险预警目标,是损失发生前的风险管理目标。它是指企业为了避免财务风险的发生或可能造成的各种后果,尽最大可能去识别、衡量,并采取各种措施尽量防止财务风险的发生或将财务风险控制在可接受的限度内。

  其二,财务损失控制目标,是损失发生后的风险管理目标。没有风险就没有超额收益,要实现期望的收益水平,企业必然要承担一定的风险,这些风险也会使企业遭受可能的损失,因此企业应采取转移风险、分散风险等手段,力求在财务风险发生后把风险损失降低至最小程度或将其控制在一定限度之内。

  2财务风险识别及传导

  2.1财务风险的生成

  2.1.1企业内部委托代理机制的存在是财务风险产生的制度基础之一

  从某种意义上说委托代理关系是现代企业产生的基础,现代企业实质上是由一组委托代理关系组成的。它包括企业所有者与经营者之间以所有者投入资本保值增值为目标的委托代理关系;企业债权人与经营者之间以债权人债权实现为目标的委托代理关系;企业经营者与企业内部核算单位负责人之间以各部门目标实现为对象的委托代理关系;各部门核算单位负责人与所属员工之间以各员工职责分工为对象的委托代理关系。企业中的委托代理关系决定着企业内部各主体的基本利益关系,与企业财务风险密切相关。在委托代理关系中委托方为了实现自己的目标,将目标委托给代理方并与代理方签订契约以保证目标的实现;代理方为了得到代理利益承诺为实现委托方目标而努力并接受委托方的约束。在企业的契约分析中,企业作为契约具有其不完备性特征,即不可能在契约中把参与契约成员的所有权利和义务都规定下来。由于委托代理契约存在“漏洞”,管理者在委托代理制度安排下,利用其专业技术和组织知识以及其在公司“官僚制”下的合法权威,获得了一种难以制约的权利,这种情况为管理者进行非法操作,会计舞弊从而以x谋私提供了条件。

  2.1.2信息不对称对财务风险的产生提供了便利条件

  虽然在委托代理关系的确定和实施过程中,委托方为了减少双方利益冲突、降低代理风险和成本、提高代理效益、限制代理方不利于委托方利益的行为而采取了种种控制措施,但由于委托方不可能知道有关代理方行为的全部信息,也就是说由于信息不对称问题的存在,代理人利用信息优势以牺牲委托人的利益为代价为自己谋利的行为可能存在,这就是委托代理关系中的道德风险问题。会计舞弊等非道德行为是企业委托——代理契约制度安排下潜在道德风险的显性化。

  2.2财务风险的识别

  企业的财务管理工作几乎都是在不确定的情况下进行的,由于财务风险存在的客观性与识别财务风险的主观性之间存在差别,使得正确识别财务风险成为财务风险管理中比较困难的步骤。而财务风险识别工作进行的是否全面、深刻,将直接影响到整个财务风险管理工作的最终结果。因此企业必须通过正确的判断来发现所面临的各种财务风险,确定财务风险发生的概率及损失程度,从而对财务风险进行有效的识别。

  企业财务风险识别的方法很多,从宏观角度分析有结构分析法、预测分析法、动态分析法等;从微观层面分析有财务状况分析法、因素分析法、平衡分析法、专家意见法、保险调查法等。每种方法都有其优、缺点和适用范围,在实际风险管理工作中,管理者应根据企业所处的经营环境、企业自身经营管理的基础、管理人员的经验、风格和能力水平等具体情况来决定采用何种方法。

  (1)财务报表分析法。它是根据一定标准,通过企业财务报表对企业的财务风险进行搜索、寻找和辨别的分析方法,具有操作简便、易行、可靠性强以及符合企业经营管理人员思维和工作习惯等特点。

  (2)指标分析法。它是指根据企业财务核算、统计核算、业务核算资料和其他方面提供的数据(如企业信息情报部门收集的、通过市场调查获得的、从有关政府主管部门得到的数据和信息),对企业财务风险的相关指标数值进行计算、对比和分析,并从分析结果中寻找、辨认和发现财务风险的技术方法。这一方法可与报表分析法一同使用,也可以单独使用。但在使用该方法之前必须对有关指标设定一个临界值,或拟定一个风险警戒线,即某一项指标达到什么样的水平才对企业生产经营和财务管理形成威胁,才能判定为财务风险因素。这一标准值的确定可以采用目前通行的惯例,也可以采用企业以前遭受风险袭击的临界值,还可以采用同类企业所用的标准,也可用经验判断法和集体评判法加以决定。

首页 上一页 25 26 27 28 29 30 下一页 尾页

猜你喜欢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06-2025 毕业论文网 版权所有

苏ICP备14005682号

联系邮箱:Lw54@vip.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