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首页 > 财务管理
27 页 客服微信号: bylw8com 客服QQ:3346581880

  已大量阅读了与本论文有关的国内外参考文献。

  主要措施:

  广泛查阅资料,理清思路,草拟开题报告和着手文献综述,作好论文写作的前期准备工作。然后草拟论文提纲,着手撰写论文。

会计专业论文6

  如何使职业教育适应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和产业结构的调整,使职教生更加适应市场对于高素质和技能型人才的需求,是当前职业教育改革的主要目标之一。其中推进中等职业教育和高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实现中高职的有效衔接,是构建科学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保障。

  但长期以来,我国中等职业教育与高等职业教育的课程体系缺乏有效沟通与衔接,两者独立发展,各自为政,职业教育始终未摆脱学科性课程结构的束缚,课程内容重复现象严重,已经成为了制约中高职衔接的难点。因此,在现阶段以高职会计专业课程体系的衔接为例进行分析,将有助于找到实现两个层次职业教育有机结合的具体方式。

  一、我国中高职院校会计专业课程衔接现状与问题

  (一)专业课程设置大量重复

  通过对会计专业中职与高职的教学计划的比较,可以发现在专业课程的设置上存在大量重复。例如《基础会计》、《财务会计》这类在中职阶段已经开设过的课程又出现在高职的教学计划里,且内容变化不大,并没有对中职课程进行进一步的深化和拓展。这就使得一些进入高职的中职生在学习这部分课程时,由于重复学习而积极性不高,给教师的教学也带来一定的难度。这种课程设置上的严重重复不仅使中职学生升入高职在知识和技能上得不到大幅提升,反而造成师资、生源等多种浪费,导致了中高职教学的严重消耗。

  (二)会计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不能有效衔接

  中等职业教育属中等专业技术教育范畴,注重“能力”方面的培养,同时需要对学生进行高中阶段文化知识补充再教育,而高等职业教育是中等职业技术教育的延伸和提升,相较于中职毕业生而言,高职学生在知识面上应当更宽;在理论基础和专业技术的要求上也更为严格。

  而目前中职与高职院校在培养目标上并不能实现有效的衔接。中职院校在培养目标上易走极端。一些院校以就业为其直接培养目标,因而注重学生基本会计技能的教育,忽略理论知识的提高与综合素养的全面提升。这不仅影响着毕业后直接就业的那部分中职生,而对于另一部分希望升入高职进一步学习的中职生来说显然也是非常不利的。还有一些院校以升学率作为衡量其人才培养质量的标准。在教学中着重训练学生的应试能力,花费大量的课时在考试课程的学习上,以升学考试范围为标准,大大增加教学内容的深度和难度,而在提高会计专业技能非常关键的实习实训上却关注甚少。这使中职生在就业市场的竞争力大大降低。

  这种不区分生源、极端的培养模式与高职阶段如出一车敌,可见,高职并未将中职视为自己发展的基础,而中职也未发挥自己的阶段性、基础性的职业教育的作用,这两个层次在培养目标上的断层成为中高职课程体系衔接问题的又一大表征。

  (三)课程内容标准不统一

  由于目前中、高职院校是独立自主制定课程标准,致使各校实际执行的课程体系差异较大,缺乏统一的课程内容标准。具体表现有三:一是在中职院校的课程体系中,实践教学内容占据了大部分,包括了会计基本技能实训、基础会计实训、会计电算化实训、财务会计实训和顶岗实习等内容,而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高等数学、大学英语等文化基础课开设较少,有部分院校甚至不开设此类课程,致使中职生的文化基础知识极为欠缺。而高职阶段要求文化课程要占一定的比重,因此,在进入高职后,有相当大一部分中职生在学习时非常吃力,自学能力也较差,严重挫伤了学习积极性致使发展后劲不足。二是大部分高职院校教学计划“一刀切”,不论是升入高职的中职生,还是普高生,均适用同一教学计划。而这两类生源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的掌握程度是截然不同的。对具有不同基础和起点的教学对象实施同一教学计划,其教学效果可想而知。三是中高职院校在教材选用上衔接不当。当前中高职院校会计专业在教材选用上不一致,教材的宽度、广度、难度、贯通性等方面存在着巨大差距,造成中职与高职之间的知识难以有效衔接。

首页 上一页 9 10 11 12 13 14 下一页 尾页

猜你喜欢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06-2024 毕业论文网 版权所有

苏ICP备14005682号

联系邮箱:Lw54@vip.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