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首页 > 财务管理
27 页 客服微信号: bylw8com 客服QQ:3346581880

  (四)会计技能课程倒挂

  中职学校发展较早,其会计专业建设也较为完善,开设的会计专业技能课程,无论是从师资、实训设备还是管理等方面相较近几年才得以发展的高职,都有一定的优势基础。而高职会计专业在教学设施设备、师资等方面严重缺乏。因而,出现了高职与中职会计技能课程的“倒挂”现象。

  二、成因分析

  (一)缺乏对职业教育的正确认识

  目前,中高职教育课程目标的价值取向受制于传统的教育理论和价值观念。我国自古就有“德成而上,艺成而下”的思维模式和价值观念,在这种思想之下中高职教育课程模式仍旧采用学科式课程模式,以理论知识为主、实践内容为辅来编排课程。这种“三段式”(公共课、基础课、专业课)的课程结构一味地追求学科内容的完整性和系统性,一方面强调理论知识的深度而忽视实践技能的培养,另一方面,使得课程内容在相互衔接中的重复不可避免。

  (二)各中、高职学校之间沟通不畅

  目前,各中高职院校独立发展,各自为政,不仅中职院校之间、高职院校之间缺乏交流与沟通,而且中职院校与其对口高职院校的相关专业教学管理人员、教师也没有进行切磋和协商,造成两个层次之间的培养目标“断层”。

  (三)高职院校在课程开发时没有兼顾各类生源素质差异

  各高职院校在课程开发时忽视了与中职教育的衔接,仅以专业基础为零的普通高中生源为起点开发课程,而没有考虑到已经具有一定专业基础的中职生源。不区分生源而进行课程设置是造成中高职课程衔接问题的又一重要原因。

  三、构建中高职会计专业课程体系的衔接

  (一)确立中高职相衔接的培养目标

  职业教育的课程设置是其培养目标所决定的,因此在中高职会计专业课程的衔接过程中,首先要确定培养目标。具体要从以下两方面着手进行:其一,要加强中高职院校问的交流与合作。中高职两个层次间的培养目标该如何有序承接?这是中职与高职院校须共同面对的问题。因而中职与高职应开展多方面的合作与交流,就各自的教学与管理进行协商、切磋,针对培养目标、课程设置等问题展开讨论,在充分了解对方教学情况的基础上修正自己的培养方案,以制定出适合的人才培养目标。其二,应以市场需求定位培养目标,以“能力递进”最终确立培养目标。针对目前人才市场需求快速变化的现实,无论是中职还是高职,都要通过市场分析重新定位其培养目标。目前,中职生的就业岗位主要是在中小型民营企业、私营企业或合伙企业中从事会计核算、会计事务基础性工作,因此,其培养目标中要侧重于会计基本技能和专业基础知识的培养;而高职生的`就业岗位较为广泛,涉及工业、经贸、服务业、事业单位等各个行业,岗位群包括了出纳、一般会计岗位、税务会计等,其培养目标要以此为标准,侧重于培养会计核算、电算化、税务、财务能力的综合性复合型人才。要按照“能力递进”的基本原则确定中高职会计专业的培养目标与规格,认真研究并处理好知识传授与技能训练、基础理论与专业知识、专业专长与复合的关系,实现较高文化素质和专业技术技能的有机统一。

  (二)构建会计专业“平台一模块”课程结构

  在课程结构方面,由于职业教育具有的培养对象多样性,培养方向差异性及突出实践性等特点,应采用“平台一模块”的课程结构。“平台”指职业基础平台课,由公共基础课与学科基础课组成,其目的是满足学生全面发展及终身学习的需求;“模块”指可供学生根据自身情况自主选择的专业课程群,主要包括按专业知识体系内容分解成的区分模块、职业技术课模块群、职业技能课模块群、选修课模块四部分。例如,若想升学,可在修完必修的职业技术课模块群和职业技能课模块群后选择区分模块进行强化,若要就业可直接选择职业技术课模块群和职业技能课模块群进行学习,由此可见,实行“平台一模块”课程结构可满足不同类型学生的需求。但在此过程中要合理制定的理论和实践课程之间比例,不能轻理论而重实践,更不能轻实践而重理论,虽然职业教育强调实践能力、动手能力,但必须要以一定的理论知识作依托,否则将对学生的后续学习及全面发展产生不利影响。

首页 上一页 10 11 12 13 14 15 下一页 尾页

猜你喜欢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06-2024 毕业论文网 版权所有

苏ICP备14005682号

联系邮箱:Lw54@vip.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