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首页 > 汉语言文学
5 页 客服微信号: bylw8com 客服 QQ: 3346581880

    《水浒传》仅有个别章回披着神秘的外衣,实际上它们与主体内容相互配合。以“洪太尉误走妖魔”的神奇故事为始,预示梁山好汉的“出世”,实际上等于预告小说的群体主人公为108位英雄。以“微宗帝梦游梁山泊”的离奇情节作结,描写微宗梦遇宋江等亡故的梁山好汉,等于总提好汉们的悲惨结局。“宋公明遇九天玄女”的荒诞故事,讲述九天玄女传宋江三卷天书,嘱托他替天行道,全忠仗义,辅国安民,去邪归正等内容。其实,包含着梁山好汉后来坚持的政治方向。至于智真长老、九天玄女、罗真人这些虚构人物,他们所说的褐语、天言、片言等,只不过都在揭示梁山起义队伍或个别好汉的归宿问题。当然,与之同类的“人云龙斗法破高廉”、“托塔天王梦中显圣”等情节纯属捏造,即使是全书的有机组成部分,也不足为凭。从总的方面看,《水浒传》真实再现了北宋末年的社会现实。

    与其它几部古典长篇小说相比,《水浒传》不像《三国演义》那样渗透着天命、徽纬、正统等观念、学说;不像《西游记》那样一味地说魔说怪。正是在这部伟大的现实主义作品的影响下,《金瓶梅》以现实社会生活人篇,《红楼梦》写尽人情世态。就最伟大的现实主义作品《红楼梦》而言,也难免包含一些荒诞不经的成分。如开篇便编造神瑛侍者人世,绛珠仙草下凡的故事,当然旨在暗示宝、黛的爱情悲剧,与《水浒传》开篇的离奇情节属于同一类型。

           五

    《水浒传》在形式方面,保留宋元话本的痕迹最为明显。

    说话人叙述故事的底本,称话本。从流传至今的宋元话本看,当时的民间艺人在讲述故事之前,或为了等齐听客,或为了镇定场上动静,或渲染某种气氛,或引人人胜,或明示情节的发展脉络,或揭示故事的主题等,先背诵一首诗或一首词,或先拉扯别的人物、事件,以“引子”的形式,冠于所讲故事之前,称“回头”、“人话”等。故事讲述到关键、精彩之处,往往有诗为证。重要人物出场,一般有赞语,场景一旦转换,“但见”二字领起一段介绍性的文字。故事讲完,结尾缀以诗词、韵语,概括故事的思想意义、意义等,以期引起听众的思考。

    [3]    

 

    百回本《水浒传》全面保留宋元话本这些文体特点。正文之前有“首引”,透露天里地煞将下临凡世、降在人间的消息,给读者造成巨大悬念。结尾录有两首七律:

          莫把行藏怨老天,韩彭当日亦堪怜。

          一心征腊摧锋日,百战擒辽破敌年。

          煞唯里星今已矣,谗臣绒相尚依然。

          早知鸡毒埋黄壤,学取鹤夷泛钓船。

          生当庙食死封侯,男子平生志已酬。

          铁马夜嘶山月暗,玄猿秋啸暮云稠。

          不须出处求真迹,却喜忠良作话头。

        千古琴洼理玉地,落花啼鸟总关愁。

    第~首从韩信、鼓越等人物身上,引出兔死狗烹、鸟尽弓藏的沉痛教训,哀挽宋江等好汉风流云散的悲惨结局,指斥豺狼当道的黑暗现实,主张不要以身殉于功名,应该像范兹那样,功成之后,走独善其身的道路。第二首缅怀梁山好汉生前干出的惊天动地的业绩,赞扬他们英勇无畏的精神与忠贞不渝的品质,指出他们将世世代代受到人们的敬仰,对他们的横遭迫害再次表示深切同情,流露对乱臣贼子的刻骨仇恨情绪。两首诗基本揭示作者的创作意图。

    《水浒传》的每一回,更像一篇宋元话本。以最著名的第16回“智取生辰纲”为例,开篇为一首《鹤鸽天》词:

    里星起义在山东,杀唯纵横水浒中。可是七星成聚会,却于四海英雄。

    人似虎,马如龙,黄泥冈上巧施功。满驮金贝归山寨,懊恨中书老相公。

首页 上一页 2 3 4 5 下一页 尾页

猜你喜欢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06-2025 毕业论文网 版权所有

苏ICP备14005682号

联系邮箱:Lw54@vip.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