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首页 > 教学论文
5 页 客服微信号: bylw8com 客服QQ:3346581880

  2、疏通情绪

  具有心理弱势的学生往往带有疑虑、封闭和压抑的消极情绪,这些情绪妨碍教师对他们的心理辅导和帮助,所以,对他们的心理辅导应从疏通情绪开始。教师应通过种种语言与非语言信息向学生传递对其重视,表达对其爱意:亲切的口气、关切的眼神、甜美的微笑、轻拍肩膀、握握手等,使学生感到温暖,从而增强克服困难的信心和勇气,同时也是教师深入了解学生心理、进行有效沟通的重要条件。

  3、引导认识

  教师要通过不断的提问、面谈、讨论等手段,促使处于心理弱势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认识其失意与不快的经历,改变认识,勇敢面对现实,提高自信心与自助能力。值得强调的是,在引导学生认识的过程中。应注意将教师的启发与学生的领悟相结合,重视启发学生认识问题,自己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整个过程,教师要多一些提问,少一些评论;多一些启发,少一些说教;多助人决策,少替人决定,以促进学生自助能力的提升和心理的成长。否则将剥夺学生自我发展和成长的机会。

  4、热情关怀

  一般来说,处于心理弱势的初中生在各种活动中会显得内向、紧张、怯懦、退缩。教师除对他们进行心理辅导外,还应时时处处给予热情的关怀,使之建立积极的自我信心。在班级活动中,让他们充当各种角色,发挥他们的特长;在课堂教学中,多向他们提问,使他们感受到老师的关心和重视;及时给他们以鼓励,使他们树立起战胜困难的勇气和毅力;创造温馨的外部社会心理环境,从家庭和学校的角度尽量给予其自由成长的空间和条件;教育其他学生对这些学生采取友善的态度。关键是教师必须具有爱心,敏锐感受学生的喜怒哀乐,真正理解他们的行为动机,采取艺术的施爱策略,把持别的爱献给特别的他。

  (三)来自家庭弱势学生转化的策略

  由于家庭教育的缺失,他们的心理状态和行为习惯都不尽人意,归纳起来,在人格上,缺乏自信心;在自我意识上,对自己缺乏正确的评价;在情绪上,内心空虚;在人际关系上,孤独无依;在性格上,沉默过敏。对于这些“弱势学生”,老师往往过多关注他们的学习,对如何做人,则引导不足。

  1、强化家庭弱势学生的家庭教育

  在家庭方面,加强了对弱势群体学生家长的家教指导,强调家长对孩子的健康成长负有重要的职责,让家长们及时了解子女的心理特点,在家庭中营造浓厚的民主平等相处的氛围,主动和孩子谈心、交流思想,从中了解孩子的思想动态,使孩子得到家长的正确引导,接受良好教育。弱势群体学生在遭遇挫折时,习惯于退却自己,由于心境郁悒,久而久之就会造成严重的心理不平衡。这样既伤身体,而一旦爆发出来,又会对社会产生巨大的破坏性。因而家长要做的不是在学生行为爆发时去压制,而应是在学生遭遇挫折时给予帮助和支持,既要帮助学生克服学习生活中的困难,又要对学生进行心理疏导,让他们郁结在心头的烦闷得到宣泄,而达到新的平衡,更要引导学生树立科学的人生观和挫折观,在遭遇挫折时,不颓废绝望,主动地去克服各种困难和挫折,将挫折变为前进的动力,做生活的强者。

  2、动员社会力量关心家庭弱势学生

  在社会方面,动员社会的好心人在落实“弱势学生”的帮困经费的同时,关注孩子们的思想和心理健康。解决他们思想的困惑和难题。给予他们更多精神上的关爱。动员各级老干部、老教师,围绕爱国主义教育、革命传统教育、法制教育、诚信教育、行为习惯教育等内容与孩子们进行座谈,勉励他们克服眼前的困难,努力读书,乐观生活。老干部们睿智的目光、精辟的论述、深厚的阅历、谆谆的教导、殷切的期望,给孩子们带来强烈的心灵震撼。老干部们得以发挥余热,也乐此不疲,有的还与同学们成了忘年交。

  3、老师注意树立家庭弱势学生的自信心

  老师或班主任组织教学或课外活动,要让更多的人,尤其家庭弱势群体学生参与到集体活动中来,为他们搭建一个展示自己才能的平台。分派任务时,多给家庭弱势群体学生一些力所能及的任务去完成,让他们知道有集体离不开他们,他们有可以为集体做更多的贡献的归宿感;活动终结评价时,多表扬他们取得的成绩,让他们有成功的体验和个人价值实现的成就感。老师不可戴有色眼镜,对家庭条件好的学生重点辅导,而对家庭弱势的学生不闻不问或态度粗暴,一遇事则先入为主,不作调查,不分是非,大声呵斥。这样就会使学生产生敌对情绪。对集体产生排斥的心理。老师对学生中存在的问题,应实事求是地分析,不横加指责,也不偏袒姑息,让学生感到社会处处都存在公平和正义,从而树立正确的立身处世的准则。

首页 上一页 2 3 4 5 下一页 尾页

猜你喜欢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06-2024 毕业论文网 版权所有

苏ICP备14005682号

联系邮箱:Lw54@vip.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