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首页 > 汉语言文学

文学作品和俗语成语中大豆的文化价值论文

36 阅读6 页
论文助手微信号: bylw8com 论文客服QQ:3346581880

文学作品和俗语成语中大豆的文化价值论文

  在学习、工作中,许多人都有过写论文的经历,对论文都不陌生吧,借助论文可以有效提高我们的写作水平。写论文的注意事项有许多,你确定会写吗?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文学作品和俗语成语中大豆的文化价值论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文学作品和俗语成语中大豆的文化价值论文

  摘要:

  伴随着大豆产业和经济的繁荣,大豆的多重文化价值也逐步显现。在文学作品范畴,大豆同田园、故乡等意象联结,展现出醉心山水的浪漫主义情怀、甘于清贫的乐观主义精神和奉养双亲的孝道文化传统。在俗语成语范畴,大豆及其制品的外形特征和内涵特质被充分挖掘,出现在生活用语的多个方面。在文化风俗范畴,围绕大豆及其制品有一系列的节日和习俗,建立了一批博物馆、文化村,逐渐形成不同国家的大豆文化。

  关键词:

  大豆;文化形象;文化价值;

  引言:

  大豆是原产于中国的重要农作物,数千年前华夏先民就已经开始了对野生大豆的驯化。此后,大豆在中国经历了从野生作物到栽培作物、主食到副食、区域种植到广泛种植的历史变迁[1],在当今社会,大豆已经跻身全球重要作物之列,形成了门类繁多、牵涉广泛的大豆产业链。在大豆产业不断繁荣的过程中,具有中国特色的大豆文化也逐步形成,成为中国重要的文化符号之一。

  1、文学作品中的大豆形象

  大豆在古代的常用名称是“豆”或“菽”,其中豆字被用来指代大豆,但并不专用于大豆,有时指包括绿豆、豌豆、蚕豆等在内的豆科植物,古时还指盘形青铜器皿。大豆古时称“菽”,在古代菽与黍、稷、麦、稻并称为五谷。因此,在古代的文学作品中,既有使用豆也有使用菽来称呼大豆。

  大豆的食用方式多样,煮煎炒烹炸皆宜,还可制成豆芽、豆粥、豆酱、豆腐、豆浆等品种繁多的豆制品,因此大豆已深入到百姓生活的方方面面,也自然出现在了历朝历代的文学作品之中,被文人墨客们吟咏歌颂。文人墨客们的作品中,大豆也表现出多元的文化意象。如曹植在《七步诗》中,用煮豆燃萁的情境来寓意兄弟亲情;陶渊明在《归园田居》中,用种豆南山的场景来寄托田园之乐;苏轼在《又一首答二犹子与王郎见和》中,用煮豆作乳的工艺来称赞民众之巧……纵览历代文学作品,大豆的文学形象主要集中表现在三个方面。

  首先,大豆展现了醉心于山水田园的浪漫主义情怀。大豆的浪漫主义情怀缘起于《诗经》之中。《诗经》成书的年代在春秋中期,那时的大豆种植情况还处于半野生半栽培阶段,采菽的地点多是在山野之中,人们在山野中劳作,面对碧水青山,心旷神怡,不禁放声高歌。这些歌声有的是歌颂祖先,如《诗经·大雅·生民》中有:“艺之荏菽,荏菽旆旆。禾役穟穟,麻麦幪幪,瓜瓞唪唪。”[2]525感谢祖先后稷发明了种植大豆的方法,泽被后世。有的是歌唱国家繁荣,如《诗经·小雅·采菽》中的:“采菽采菽,筐之筥之。君子来朝,何锡予之?”[2]460这是在采菽时兴奋地讨论国家昌盛诸侯来朝的盛况。有的是对远方亲人的思念之歌,如《诗经·小雅·小明》中有:“岁聿云莫,采萧获菽。心之忧矣,自诒伊戚。”[2]421这是临近年末,想起家乡的亲人们都在收获豆子,而自己却独处异乡。总之,在《诗经》中大豆寄托的是浪漫的精神情怀。

  这种浪漫情怀也被后世的文学作品继承下来并且不断深化。如元代诗人缪鉴在《春题》中所写:“来时杨柳阴连阳,归路菽花雪满州。”想象一下道路两旁都是盛开的大豆花,如同白雪一样覆盖田野的美丽景象,实在是令人神往。大豆的浪漫意境,不仅表现在菽田的景色浪漫、菽花的颜色浪漫,甚至是豆制品的制作过程也充满美感。明代初年的诗人孙作,在《菽乳》一诗中将这种浪漫情怀表现得淋漓尽致,全诗回顾了豆腐的发明过程,盛赞了豆腐的美味,更是将豆腐的制作浪漫化,用流膏、雪花、白玉等美好事物来形容豆腐,是形神兼备的绝妙好辞。颇为有趣的是,诗人在诗名“菽乳”旁还专门批注,嫌豆腐的名称不雅观,改名为菽乳。可见在古人的语言中,称呼大豆所用的“菽”字,是浪漫而美好的字眼。

 1 2 3 4 5 6 下一页 尾页

猜你喜欢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06-2024 毕业论文网 版权所有

苏ICP备14005682号

联系邮箱:Lw54@vip.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