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提高其法律效力我国实行农业信息化的过程中,没有出台一部关于规划农业信息化的法律,致使各地农业信息化各成一派,信息化发展受到制约。为了更好的促进农业信息化的发展,政府部门应该建立一部完善的法律,对现有的农业信息服务市场进行规划,是他们能够按照统一的标准运行,提高农业信息化的可靠性,促进农业信息服务市场健康的发展。建立完善的信息化法律可以从以下几点着手:
①对现有的信息化文件和规范进行完善,提高农业信息的可靠性和准确性;
②加大对各种规范性文件的宣传和相应的执行力度,实现农用信息资源的共享;
③对现有的农信服务机构进行监督,对相关的信息发布者进行监控,禁止假消息的发布以及随意收费等现象的发生,保证农用信息的准确性和安全性。
四、总结
文章主要分析了农业信息化对农业经济增长的作用原理,主要围绕着如何提高农业信息化发展水平展开了谈论,并提出了几点能够促进农业经济增长的建议。在提高农业信息化水平的过程中,应该适当的扩大农业信息化的覆盖范围,促使更多的人意识到农业信息化的重要性;还应该强化农业信息化的软环境,提高农业信息化的服务质量,使更多的人能够享受到较高的农业信息化服务;除此之外,还应该加速对农业信息化人才的培养,促进农业信息化的发展。
一、引言
中国在发展中国家中扶贫方面取得了巨大的成就,贫困人口从1978年2. 6亿减少到1997年0. 5亿。按照20xx年的贫困标准(农民人均纯收入2 300元),我国目前还有1. 25亿的农村贫困人口,这些人占农村户籍人口的比重为13. 400}。世界银行发展经济学研究局陈少华博士认为,按照20xx年的购买力折算,中国新的贫困标准相当于每天1. 8美元,接近中低收入国家贫困线的中位线。农村贫困人口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长期存在的问题,农村贫困人很难依靠自身的能力维持家庭基本的温饱问题,因此,政府如何减少贫困,如何让更多的贫困人群从经济增长中获得收益是我国政府而临的重要课题。
二、文献综述
国外学者对于贫困问题进行了大量的研究随着的经济增长,贫困人口的人均收入也会逐渐增长,从而实现贫困人口的减少。之后,随着对贫困问题的深入研究,Ravallion ( 20xx)提出了与之前不同的观点,他认为经济增长对于贫困减少具有重要作用,同时,收入分配对减少贫困也具有重要的作用。围绕着这些贫困问题国外学者尝试着从消除不平等和贫困方面提供了政策上的措施,但是,很少有学者将农村公共财政支出与贫困问题结合起来研究。
政府的财政支出是反贫困的重要政策工具,政府的公共支出对贫困地区的经济增长和贫困缓解发挥着重要作用。Fan(20xx)利用1970-1997年之间的省级面板数据,用联立方程模型估计了政府不同类型的财政投入对经济增长和贫困的影响效果,结果显示,政府在农业科研、灌溉、农村教育和基础设施建设(道路、电力、通讯)等方面的投资均对农业生产率以及农村扶贫起到了推动作用,但是,政府的不同财政投入在不同地区存在显著的差异川。
林伯强(20xx)同样运用联立方程模型的方法估计了公共投资对农村发展和消除贫困方面的影响,结果显示,各类(研发、灌溉、公路、教育、电力、电话)公共投资对农村经济增长、贫困减少和地区不均等的边际效应在各地区和各时期差别很大。此外,杨颖(20xx)根据20xx-2008年中国贫困重点县的相关数据实证研究了一般性公共财政支出、专项扶贫支出、农民自筹生产支出等各项支出对贫困县经济增长和贫困减缓的贡献度。
综上所述,国内外研究主要集中于经济增长和收入分配对贫困的作用,而很少以政府公共财政投资为视角,看待政府公共财政支出对农村经济增长及贫困的影响。本文运用计量经济学方法分析政府的各项财政支出对经济增长和贫困的影响,考察不同财政支出的贡献率,从而调整政府公共财政支出的方向与结构,进一步提高财政支出的边际效率,更好地促进公共财政支出对经济增长与减贫的作用。
三、结论与建议
本文利用1990-20xx年的时间序列数据,估计了各类公共财政支出对经济增长和农村贫困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政府的各类公共财政支出的边际效应存在很大差异,农村教育和卫生支出对农村的绝对和相对贫困的扶贫效果显著,同时对农业生产、非农及农村经济增长具有促进作用,这一结论与吴睿(20xx)和陈迎春(20xx)的研究结果一致,月;支农支出和农村基础建设支出的扶贫效果均表现出显著负影响,说明我国支农支出和基础建设支出结构的不合理及缺乏管理监督导致了这一结果;农业科技三项支出的扶贫效果显著,但是,科技投入的滞后性导致农业科技三项支出对经济增长表现出不显著,而专项扶贫基金只对绝对贫困的效果显著。基于本研究的结果,提出以下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