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3大学体育教学中的'社会生命教育
大学体育教学中的社会生命教育的内容包括:社会关系教育、社会能力教育、情感健康和幸福教育。社会关系教育是指在大学体育教学的过程中通过教学比赛或游戏的形式,让学生担任角色和职责,进而使学生认识社会、了解社会角色,适应社会角色的转变,学会与他人相处,理解社会角色的权利和义务,使学生在社会关系中扮演好自己的角色,成为合格的社会成员和国家公民。社会能力教育包括了交际能力、组织能力、合作意识以及服务意识的教育。在大学体育教学中一方面在师生之间除了体育知识的交流外,还应加强人生观和价值观的交流。分配学生角色,让学生自行设计练习环节、游戏、组织比赛、担任裁判;另一方面,利用动作学习或比赛过程注意培养学生之间的交际能力、组织能力,通过课前器械的准备、场地环境的布置,课中队伍的调动、器械练习的转换,课后场地环境的清理、器械的整理、归还等环节培养学生服务意识,在大学体育教学中增设集体活动环节,并将之纳入考核范围,强化学生的合作意识养成。情感健康和幸福教育在大学体育教学中的实施主要为帮助学生理解和表达他们的感受,引导学生建立自信心,培养学生的抵抗挫折能力和学习能力,鉴别脆弱的学生个体与组织、建立适当的情感健康和幸福教育的策略,比如在动作练习时语言上的肯定和鼓励,成功体验的强化等。
4.生命化大学体育教学的实施原则与方法
4.1实践性原则与方法
实践性决定了人的生命之真实存在,人的生命之实践性决定了大学体育教学必须在实践中完成。生命化大学体育教学的实践性原则的含义是指以“健康第一”为指导思想,以身体练习为载体,让大学生在体育教学实践中体验和感受生命。“体育不是智育的延伸,更不是智育的翻版,体育有体育的本质和特点,体育不能按照智育的模式来进行”。[2]如何实施生命化大学体育教学的实践原则:第一,在教学设计中增设游戏环节;游戏的形式可以使学生在自由、宽松的环境下大胆尝试与实践,突破传统教学常规的束缚。第二,引导学生对体育实践进行自我评价和总结;让大学生从一个更高的层面去理解原有的体验,生成新的生命感悟,形成人生的智慧,指向对生命意义的追求和对生命价值的创造,真正对大学生起到升华生命的作用。
4.2主体性原则与方法
大学体育教学中的主体性原则是体育教育的新理念,强调在教师的引导下,重视和关怀学生的主体地位,由于主体是有生命的主体,所以主体具备主动性和积极性,现代大学体育教学中要重视主体的创新能力的培养,改变传统的师生关系,平等对待生命的主体,在主体性原则实施的过程中,首先要注意体育教学活动中的主体互动,允许学生对教师的教学内容、教学手段以及评级方式等提出质疑,引导学生参与教学单元的设计以及教学的组织,强化大学生的主体意识;其次,教师在激发主体意识的前提下,弱化教师是知识、技术的权威的观念,让学生在自我体验的前提下学习技术动作。
4.3个性化原则与方法
生命是独特的,每个生命都有着不同兴趣、性格、气质和情感。生命教育理念下的个性化原则就是要求在大学体育教学中承认并尊重个体生命差异性的存在。实施个性化原则的过程中首先要做到:保障大学体育选项课的多样性,让学生能够选到自己喜爱的体育课程;其次,制定不同教学方案,因材施教;再次要建立多元化、发展性和综合性的评价,评价的指表要全面、科学,描述学生个体的发展和进步,引导学生建立生命提升的自觉信念和追求;评价不仅要看到学生体育技术、技能的发展,还要关注学生心理、情感、个性人格等方面的发展,从而通过体育活动引领学生和谐发展。
4.4幸福性原则与方法
“教育的主要目的在于使学生获得幸福,不能为任何不相干的利益而牺牲这种幸福,这一点当然是毋庸置疑的。”[3]幸福性原则是一般教育都要遵循的原则,在大学体育教学中它的含义就是通过体育实践,使所有学生都能够理解幸福、体验幸福,具有奉献品质和审美观的新时代大学生。大学体育课程教学要引导学生追求美好的生活,从而获得幸福;要向学生展示精彩的体育生活,引导学生进入美好的体育世界,通过这个窗口,体验到蕴含在体育运动中丰富多彩的文化景观,启迪学生对真、善、美的追求,潜移默化地提升其精神境界。不仅如此,体育运动形式是力与美的和谐,充满着生命力的昂扬的情调,我们要充分发挥体育的审美教育功能,培养学生对美的感受能力、鉴赏能力、表现能力和创造能力,用审美的目光审视生命和生活本身,在平凡的生活中全面感受生命之美,促进个体情感的升华,在满足自己现实生活的需要、关注自己的人生意义、在尊重他人和其他形态的生命的同时,悦纳自己、享受生命成长的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