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首页 > 生命毕业论文
16 页 客服微信号: bylw8com 客服QQ:3346581880

  17世纪的科技革命把人类教育推到了以科学为信仰的全新时代,然而,我们发现,恰恰是这种理性教育的偏执性确立逐渐遮蔽了教师与学生的精神价值与生存意义,时至今天,大学校园里弥散着功利主义与无序的生活气息,大学教育早已暴露出“知识与生命根本脱节,理论与实践严重分离,产生了许多无思想的生命和无生命的思想”的严重症结。有人说,功利主义的教育只教学生如何活下去,却不与学生一起探讨生命的意义和目的,使得教育脱离了生命的本原。其结果是,学生对自己的未来没有想法或充满困惑。惶惶然的大学生活不仅让他们的思想和心理倍受冲击,同时对他们的生命健康也有极坏的影响,甚至导致更为严重的问题,如校园暴力、离家出走、网络沉迷、甚至到性泛滥和自杀现象等。

  当下的困顿不断在提醒我们:关注大学生对生命意义的追寻,引导大学生建立积极生命价值观的教育思考必须成为当代重要的教育主题。

  早在蔡元培时代,众多教育家都主张通过自由个性的`教育,让学生“能发展自己的能力,完成他的人格,于人类文化上能尽一分子的责任”。上个世纪90年代,叶澜首发,以一篇《让课堂焕发生命的活力》指出了传统教学的最根本缺陷。之后又提出必须把“生命作为教育的基础”,阐述了生命对教育的基础性价值。对全新的“生命教育”的呼声带动了更广泛而深刻的思索,南京师范大学冯建军撰写著作《生命与教育》,比较系统地探讨了生命教育的时代背景、思想流派和构架性的教育设想。

  目前,“几乎一致认为,我国高校还没有将生命教育作为学校教育的一个组成部分纳入整个教育计划中,对大学生缺乏系统、有效的生命教育”,但不妨碍我们正确领悟生命教育的基本宗旨。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21世纪教育委员会的提法,我们不难总结,人的全面发展是身心统合的和谐性发展,人的全面发展呼唤生命教育的发展。生命教育是一个非常广阔而又丰富的终极命题,对于每个人的一生来说,我们都在寻求生命存在的价值与意义。大学生生命教育的目的,应该是培养学生用珍惜与尊重的态度来热爱生命,增强应对生命发展的信心,用积极的生命观来完善自己的人格,最终实现属于每个人的生命圆满。大学生的生命教育是高校教育中无可懈怠的最后一道堡垒。

  从21世纪初始,随着“大学生生命教育”意识在我国教育领域的逐渐觉醒,我国教育部门就开始制定一系列的政策,高校也积极地用各色各样的教育活动来丰富“生命教育”的视角,如注重学生人格与意志培养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注重传授具体知识的大学生安全保卫教育和艾滋病防治教育等。

  值得关注的是,在“生命教育”这个百花讲坛中,近年兴起的大学生生涯规划教育理应成为一只独秀,教育部认为在高校应该把大学生生涯规划教育:“作为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建设是高校人才培养工作和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并且提倡所有普通高校立足于此,开设相关的职业发展指导课程,贯穿学生从入学到毕业的整个培养过程。

  简单的说,大学生生涯规划教育涵盖了自我探索,工作世界探索、生涯决策与生涯行动等与个人生涯发展息息相关的重要话题,它帮助学生发现自己,欣赏自己;它陪伴学生积极面对人生意义的追寻;它唤醒学生成就人生的目标意识和规划意识;它陪伴学生发挥潜能,达成最佳的生涯发展与充分的自我实现。

  大学生生涯规划教育阐述看待自己、他人和人生的态度,透过“生涯与发展”的角度营造了一个与生命教育平行的存在。为了让大学生生命教育更贴近学生的学习与生活,本文试图探究这两种教育在教育目标、教育内容和教育手法上的相辅相成与相互促进,以此绽放相辉交映的良好教育效果。

  一、彼此关照的教育目标

  首先,大学生的生涯规划教育与生命教育在教育目标上是互为补充,彼此关照的。生涯规划教育的核心目标是提高大学生个体的生涯发展能力,即增进个体生涯规划的意识与能力。生命教育的目标是提高大学生个体的生命自觉意识与能力。正如吴增强先生所说,“生命教育是帮助学生认识生命、珍惜生命、敬畏生命、欣赏生命、提高生存技能和生命质量的一种教育活动”。实际上,一方面,个体生涯规划的意识与能力直接决定了其生命自觉意识的成熟度和能力水平的高低;另一方面,个体的生涯规划意识与能力可以直接体现在生命自觉意识与能力问题上。

首页 上一页 10 11 12 13 14 15 下一页 尾页

猜你喜欢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06-2024 毕业论文网 版权所有

苏ICP备14005682号

联系邮箱:Lw54@vip.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