伯恩施坦修正主义的特点及其批判
在伯恩施坦看来,马克思坚持的唯物主义就是盲目的物质崇拜,并且自以为是地批判马克思过分重视科技和经济在历史上的决定性作用,下面是小编搜集整理的一篇探究伯恩施坦修正主义特点的论文范文,供大家阅读查看。
1848年2月,马克思主义问世之后,对马克思主义发起挑战的不乏其人。尤其是在马克思、恩格斯两位伟人逝世后,马克思主义者们大多忙于收集整理二人的手稿并将其编纂成册,而伯恩施坦却用修正主义的矛头直指马克思主义的基本思想。作为一个曾经的马克思主义者站在了反马克思主义的阵营中,在理论界激起了一场不小的争论,这无疑是对马克思主义的一种背叛。
一、集“极端性”和“折衷性”于一身的修正主义
1.伯恩施坦修正主义的“极端性”:为了批判而批判
应当看到,“只有在修正马克思主义的过程中背离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则,才是修正主义。伯恩施坦正是第一批这样的修正主义者中间的一个”。伯恩施坦的“修正”其实是一种极端的篡改和消灭,它的滥用使所有针对马克思主义理论进行合法或者不合法批判的人都采用“我们是修正主义者”的幌子当借口,这就将马克思主义陷入到了任人指责的危险境地。当然了,我们从来不反对批判的声音,因为:“马克思的马克思主义不仅是一种主张改变的意识形态,而且是一种具有科学要求的理论(‘科学的社会主义’),它预言未来的经济、社会和政治发展,因此不可避免的是,它的预见终于要经受实际事态发展的考验,而事态的发展是不同于马克思主义者在理论上普遍抱有的期待的。”
但就算与预言不符,理论与现实的落差对马克思主义构成的有限的损害也不足以使修改的行为无限放大,因为“修正”是一个连续不断的过程,而“修正”本身也有面对“修正”的处境。而且我们知道,所有理论的发展都不是一帆风顺的,但一味的背离和否定就会使“修正”越过了界限,有了为批判而批判的动机,并且呈现出极端修正主义的端倪,而这恰恰是伯恩施坦的做法。
2.伯恩施坦修正主义的“折衷性”:竭力鼓吹折衷主义
到了具体理论原则上,伯恩施坦的修正主义将自身又从极端性拉回到了折衷主义,让我们不得不佩服他论证原则的“伸缩自如”。在伯恩施坦看来,马克思主义学说与资产阶级学说并非对立排斥关系,而是相容补充的。这种跟马克思主义理论背道而驰的观点就完全超出了“修改”的范围。我们知道,伯恩施坦试图用折衷主义批判马克思主义的党性原则,事实上这是为资产阶级服务的趋向。正如列宁在论述哲学的党性原则时,提出哲学上的派别斗争归根结底表现着现代社会敌对阶级的倾向和思想意识一样。伯恩施坦缓和马克思主义理论和资产阶级理论二者矛盾的主要目的正是为了资产阶级的长久性发展。他肯定拉萨尔的人民国家主张,推崇资产阶级所谓的“纯粹民主”,反对无产阶级革命和专政,主张用改良的方式解决社会矛盾,进而继续坚持资本主义存在的做法,使其为资产阶级辩护的立场暴露无遗。进一步来说,伯恩施坦大方地承认资产阶级存在的诸多矛盾,但却坚决不消灭它,只是采取温和的改良来缓解矛盾。然而,所谓的平息矛盾的方法却是可笑的,他主张以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本身发展遇到阻滞为前提,也就是说,让资本主义停顿下来,缓解目前危机的局面。但与此同时,他极力维护的资本主义社会却用呈现出来的勃勃生机反过来给了他沉痛的一击,使他的学说遭遇了难以为继的瓶颈,这种荒唐的情况的确并不多见。总的来说,社会的具体生产是一种物质实践,并不是靠主观操控就能够实现的,正如卢森堡所说的:“伯恩施坦的理论,是要把社会主义纲领从物质基础上举起来,错误地放到唯心主义的基础上去。”
二、两种代替:为资产阶级公开地辩护
1.伯恩施坦用唯心主义代替唯物主义,竭力掩护资产阶级意识形态
在伯恩施坦看来,马克思坚持的唯物主义就是盲目的物质崇拜,并且自以为是地批判马克思过分重视科技和经济在历史上的决定性作用,因而忽视了思想和道德因素。众所周知,恩格斯在解释哲学上的唯物主义时,并没有在肯定物质第一性的同时否认意识第二性的作用,甚至他还承认了意识的能动性,这样的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是如何让伯恩施坦领略到了意识被忽视的感受呢?伯恩施坦试图否定马克思主义的唯物主义根基,也是他为资产阶级赢得上升空间的一种尝试,但他的辩护并不高明,正如普列汉诺夫就曾指出伯恩施坦是想用提高对意识重视的方法来达到维护作为资产阶级意识形态利益之一的宗教。但问题是,资产阶级所具备的实力也是靠物质资料和大机器堆积起来的,这难道不是伯恩施坦所谓的物质崇拜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