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秀议论文: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
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
“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综述
摘要:近年来学术界关于思想政治教育本质的研究,成果丰硕,但至今扔尚无定论。尤其是关于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是政治性还是意识形态性的争辩最为激烈。基于对近年来关涉思想政治教育本质的探究方法、本质属性以及本质的相关界定的评析,作者认为“意识形态性”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属性,“以促进受教育者阶级利益化为主要目的的社会实践活动”为思想政治教育本质。[1]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本质;综述
对思想政治教育本质的探讨,确定思想政治教育本质,探究思想政治教育根本意义,是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研究中最具根本性和基础性的命题。近年来,学术界就思想政治教育本质的研究成果颇丰,为我们探究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任务打下坚实的理论铺垫。基于对这些研究的考察,本文试对近年来关涉思想政治教育本质的相关研究作一简要的综述。
学术界关于思想政治教育本质属性的研究同样成果颇丰。从目前已有的研究成果来看,关于思想政治教育本质属性的界定主要有以下几种观点:一元论,即将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属性归结为一个根本属性。一元论的主要观点包括:意识形态性、政治性以及思想互动。有的学者认为意识形态性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属性。所谓思想政治教育意识形态性,即思想政治教育具有的对受教育者施加意识形态的影响,使其形成教育者所期望的思想品德和价值观念体系,并以此指导和规范自己行为的一种性质。[2]简言之,就是思想政治教育具有的向受教育者传播和灌输意识形态的作用,其目的就是达到社会整合,维护统治阶级的统治地位。
[3]以意识形态性概括思想政治教育本质,即体现了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阶级性和政治性。意识形态性是思想政治教育不同于其他教育活动的特有属性。因为科学文化教育虽然也具有意识形态的内容,但它的主要任务不是进行意识形态教育,而在于科学文化知识的教育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正是基于此种种意义,意识形态性被视为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属性,反映统治阶级的思想政治要求。[4]有的学者从思想政治教育与其他事物间的关系来考虑、从思想政治教育内诸矛盾来考虑、从思想政治教育学体系的中心概念来考虑,认为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属性是政治性,它揭示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内容是什么.[5]有的学者认为“转化”全面适应于思想政治工作的所有教育形式,贯穿于思想政治工作各个环节和全过程始终,是思想政治工作其他属性的前提,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属性。[6]还有学者认为思想互动是一切思想政治工作的共同属性、是其他一切特性的基础、是思想政治工作组成要素的内在联系以及与其他工作的本质区别,由此,思想互动是思想政
治教育工作的本质
二元论观点,即认为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属性是“二重性”。例如有的学者认为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属性首先应贯穿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始终,是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中最具普遍最一般的固有属性且规定和影响其他派生属性;其次,本质属性应该是思想政治教育变化发展的根据。根据这两方面可以认为政治性和科学性的有机统一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属性。[7]有的学者认为党的思想政治工作反映了人类社会实践和认识的规律及思想政治工作自身的规律,符合历史发展趋势和人民根本利益,是建立在实践基础上的科学性与价值性的辩证统一,科学性与价值性是其本质属性。[8]还有学者认为思想政治工作既具有社会属性,又具有自然属性;既具有党性和阶级性,又具有理论性和人际属性;既具有政治性又具有管理属性,等等不一而足。
多元论观点,有学者认为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是多元的、立体的,因而从政治维度、伦理维度、社会维度和个体维度将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属性概括为阶级性、服务性、工具性、启蒙性。[9]还有学者在论述思想政治教育本源性的基础上认为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属性是目的性、实践性和阶级性。[10]还有学者认为思想政治教育既是一种具有目的性、超越性的实践活动,也是一种多属性、多因素的特殊活动,目的性、实践性、超越性是其本质属性。[11]除此,还有学者基于本质的内在规定性,将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属性概括为政治目的性、内容历史性、手段多样性,等等[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