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体而言,学术界关于思想政治教育本质属性持一元论与多元论的较多。虽然各种提法都难免有其不足之处,也并不能完全解释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属性问题,但笔者认为古今中外,任何思想政治教育都是为统治阶级服务的。阶级矛盾是思想政治教育出现的直接原因。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任务是:为统治阶级实现对被统治阶级的管理,进行的一种对被统治阶级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改造活动。这就决定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是阶级性或意识形态性。“意识形态性是思想政治教育现象一同具有的最一般、最稳定的属性。”[13]意识形态功能是思想政治教育的的根本性功能。“教育并非一个价值中立的事业,就教育制度的本质而言,无论教育工作者是否意识得到,他们已经被卷入到一项政治活动。??教育工作者不应该把他们的教育活动与不平等的制度安排和支配我们先进工业经济的各种意识形态完全分割开来。”[14]思想政治教育,本质而言是以促进受教育者政治社会化为主要目的的社会实践活动。政治社会化指受教育者的政治素质逐步满足社会、阶级要求。[15]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识形态性不仅揭示了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是为阶级利益服务的,而且明确了我们今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点和方向。意识形态教育在当今社会并不是可有可无的,他仍然起着保持党的凝聚力和向心力的重作用。意识形态不能脱离社会,思想政治教育与意识形态不应分离,思想政治教育包括思想教育、政治教育和道德教育,剥离了政治教育,思想政治教育的学科性就不存在。
参考文献:
[1]叶方兴.政治性?抑或意识形态性?[J].求实,2010(10)
[2]李辽宁.当代中国思想政治教育意识形态功能研究[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6.
[3]石书臣.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规定及其把握[J].马克思主义与
实,2009(01).
[4]孙其昂.关于思想政治教育本质的探讨[J].南京: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会版),2002(05).
[5]刘振安.论“转化”———关于思想政治工作本质属性的探讨[J].思想教育研究,1994(03).
[6]陈志华.坚持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属性———政治性与科学性的有机统一
[J].思想政治工作,2006(05).
[7]李斌雄.论思想政治工作的本质特征[J].中南民族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1(02).
[8]李合亮.思想政治教育探本———关于其起源及本质的研究[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7.
[9]李辽宁.解读思想政治教育本质的四个维度[J].学校党建与思想政治教育,2007(11).
[10]郑永廷.论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及其发展[J].教学与研究,2001(03).
[11]王健.论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J].思想教育研究,2007(07).
[12]张耀灿等.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1.
[13]张华.论思想教育的意识形态性[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02(11)
[14]崔健邓艳葵近年来思想政治教育研究述评[M].实事求是,2010(3)
[15]高珊.思想政治教育本质研究述评.[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0(10)
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
“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综述
摘要:近年来学术界关于思想政治教育本质的研究,成果丰硕,但至今扔尚无定论。尤其是关于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是政治性还是意识形态性的争辩最为激烈。基于对近年来关涉思想政治教育本质的探究方法、本质属性以及本质的相关界定的评析,作者认为“意识形态性”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属性,“以促进受教育者阶级利益化为主要目的的社会实践活动”为思想政治教育本质。[1]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本质;综述
对思想政治教育本质的探讨,确定思想政治教育本质,探究思想政治教育根本意义,是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研究中最具根本性和基础性的命题。近年来,学术界就思想政治教育本质的研究成果颇丰,为我们探究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任务打下坚实的理论铺垫。基于对这些研究的考察,本文试对近年来关涉思想政治教育本质的相关研究作一简要的综述。
学术界关于思想政治教育本质属性的研究同样成果颇丰。从目前已有的研究成果来看,关于思想政治教育本质属性的界定主要有以下几种观点:一元论,即将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属性归结为一个根本属性。一元论的主要观点包括:意识形态性、政治性以及思想互动。有的学者认为意识形态性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属性。所谓思想政治教育意识形态性,即思想政治教育具有的对受教育者施加意识形态的影响,使其形成教育者所期望的思想品德和价值观念体系,并以此指导和规范自己行为的一种性质。[2]简言之,就是思想政治教育具有的向受教育者传播和灌输意识形态的作用,其目的就是达到社会整合,维护统治阶级的统治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