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以意识形态性概括思想政治教育本质,即体现了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阶级性和政治性。意识形态性是思想政治教育不同于其他教育活动的特有属性。因为科学文化教育虽然也具有意识形态的内容,但它的主要任务不是进行意识形态教育,而在于科学文化知识的教育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正是基于此种种意义,意识形态性被视为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属性,反映统治阶级的思想政治要求。[4]有的学者从思想政治教育与其他事物间的关系来考虑、从思想政治教育内诸矛盾来考虑、从思想政治教育学体系的中心概念来考虑,认为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属性是政治性,它揭示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内容是什么.[5]有的学者认为“转化”全面适应于思想政治工作的所有教育形式,贯穿于思想政治工作各个环节和全过程始终,是思想政治工作其他属性的前提,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属性。[6]还有学者认为思想互动是一切思想政治工作的共同属性、是其他一切特性的基础、是思想政治工作组成要素的内在联系以及与其他工作的本质区别,由此,思想互动是思想政
治教育工作的本质
二元论观点,即认为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属性是“二重性”。例如有的'学者认为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属性首先应贯穿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始终,是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中最具普遍最一般的固有属性且规定和影响其他派生属性;其次,本质属性应该是思想政治教育变化发展的根据。根据这两方面可以认为政治性和科学性的有机统一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属性。[7]有的学者认为党的思想政治工作反映了人类社会实践和认识的规律及思想政治工作自身的规律,符合历史发展趋势和人民根本利益,是建立在实践基础上的科学性与价值性的辩证统一,科学性与价值性是其本质属性。[8]还有学者认为思想政治工作既具有社会属性,又具有自然属性;既具有党性和阶级性,又具有理论性和人际属性;既具有政治性又具有管理属性,等等不一而足。
多元论观点,有学者认为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是多元的、立体的,因而从政治维度、伦理维度、社会维度和个体维度将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属性概括为阶级性、服务性、工具性、启蒙性。[9]还有学者在论述思想政治教育本源性的基础上认为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属性是目的性、实践性和阶级性。[10]还有学者认为思想政治教育既是一种具有目的性、超越性的实践活动,也是一种多属性、多因素的特殊活动,目的性、实践性、超越性是其本质属性。[11]除此,还有学者基于本质的内在规定性,将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属性概括为政治目的性、内容历史性、手段多样性,等等[12]。
总体而言,学术界关于思想政治教育本质属性持一元论与多元论的较多。虽然各种提法都难免有其不足之处,也并不能完全解释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属性问题,但笔者认为古今中外,任何思想政治教育都是为统治阶级服务的。阶级矛盾是思想政治教育出现的直接原因。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任务是:为统治阶级实现对被统治阶级的管理,进行的一种对被统治阶级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改造活动。这就决定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是阶级性或意识形态性。“意识形态性是思想政治教育现象一同具有的最一般、最稳定的属性。”[13]意识形态功能是思想政治教育的的根本性功能。“教育并非一个价值中立的事业,就教育制度的本质而言,无论教育工作者是否意识得到,他们已经被卷入到一项政治活动。??教育工作者不应该把他们的教育活动与不平等的制度安排和支配我们先进工业经济的各种意识形态完全分割开来。”[14]思想政治教育,本质而言是以促进受教育者政治社会化为主要目的的社会实践活动。政治社会化指受教育者的政治素质逐步满足社会、阶级要求。[15]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识形态性不仅揭示了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是为阶级利益服务的,而且明确了我们今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点和方向。意识形态教育在当今社会并不是可有可无的,他仍然起着保持党的凝聚力和向心力的重作用。意识形态不能脱离社会,思想政治教育与意识形态不应分离,思想政治教育包括思想教育、政治教育和道德教育,剥离了政治教育,思想政治教育的学科性就不存在。
参考文献:
[1]叶方兴.政治性?抑或意识形态性?[J].求实,2010(10)
[2]李辽宁.当代中国思想政治教育意识形态功能研究[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