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首页 > 医学
21 页 客服微信号: bylw8com 客服QQ:3346581880

  由于残疾数量的增加,康复人才的缺乏,使中医康复效果的潜力未得到充分发挥,故中医康复的教育有待进一步完善。要适合中国康复医疗发展的需求,我们有必要借鉴西方康复医学的优点,如现代康复医学在康复评估、康复技术方面的专项化、规范化和量化。中西康复疗法有机结合起来,可大大提高康复疗效,推进中医康复医疗的进步与发展。

《康复医学》的论文7

  临床实习是康复治疗技术专业学生从事临床工作的必经之路,学生应该在实践中学会如何去认识病人的真实情况,然后提供一个合理的解决方案,利用所学知识解决临床实际问题。多年来我们在临床实习教学中一直延续着将疾病分解加以讲授,以“教师教”为核心。但是随着新知识新技术的迅速发展,加之临床疾病的复杂性和多变性,教师工作精力和时间的有限性,往往教学双方竭尽全力,而教学效果不佳。自上世纪90年代,循证医学被引入临床的同时,也为医学教育提供了新的教学模式,对培养高素质医学人才提供了途径和方法。我们在临床康复实习中引入循证医学的概念和模式,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一、对象与方法

  1.对象

  选取20xx年6月至20xx年4月期间在康复科进行临床实习的两届专科生共74名,其中20xx年参加实习的学生(32名)采用传统教学方法,作为对照组。20xx年参加实习的学生(42名)采用循证医学授课方法,作为实验组。两组学生在性别、年龄等基本资料相比较见表1,差异不显著,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学生均已完成两年的康复医学基础学习,各科成绩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2.方法

  两组学生的授课学时,授课内容均相同,教学时间均为2个月。对照组采取传统医学教学模式,以教师讲授为主,之后进行自我练习和实践。实验组采用以问题为中心的循证医学教学模式。每四人为一小组,共管一位病人,进行病例的临床观察及康复评估,在此基础上提出临床实际问题,要求学生在2周后上交文献报告。教师进行小结,以达到帮助学生理顺文献查找的思路及文字组织,评价文献的临床价值,并重点针对同种疾病的不同看法展开讨论,激发学生更进一步的探索。两组学生在课程结束后均接受问卷调查以及考核。

  3.教学效果观察指标

  学期结束时用难度系数相同的'试卷进行理论闭卷考试,考试题以主观问答题为主,对临床常见疾病进行分析,制定合理康复评估和训练方案;以相同标准对学生进行临床病例分析及临床技能考核,各项评分均为100份。同时在课程结束后,设计问卷,调查内容包括所接受教学模式对教学效果评价、对学习能力培养以及学习兴趣提高帮助等,问卷回收率达100%。

  4.统计学方法

  用SPSS17.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成绩采用均数(x-±s)表示,t检验,学生对教学模式的态度调查采用Wilcoxon秩和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二、结果

  1.两组学生成绩比较见两组在论述、技能和总成绩比较结果显示:传统组和循证组成绩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

  2.两组组学生问卷调查结果问卷对教学模式是否能促进实习、提高学习兴趣、提高语言表达、提高临床技能等方面进行了调查,结果显示,在提高学习兴趣、开拓创新能力提高、学习方法培养等方面循证教学组明显优于传统教学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三、讨论

  循证医学是近十多年来形成的以最佳科研为依据、基于科学的最佳证据为临床指导的现代新型医学模式。利用循证医学的临床思维方法确定康复临床实习训练路径的教学模式和课程模式改革,证明能够弥补传统教学中学生主动解决问题能力不强等问题,从单纯的知识传授转变为学习方法培养,从而实现学生终身自我教育的可持续发展目标,对树立正确的医学观以及今后临床实践行为的规范具有重要意义。通过研究,我们认为将循证医学临床思维模式引入康复治疗技术专科教育的实践环节中是十分必要的,原因如下。

  1.循证医学是专科生形成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必要途径

  康复治疗技术专科教育学制是3年,其中两年在校学习时间和一年的临床实践时间,而目前本科康复治疗技术专业是四年制教育,两类教育教学内容相同。这使得专科教育学生存在知识内容压缩,各科知识整合应用能力较差,临床思考模式等都无时间培养。临床实践中自我学习能力较强者则有所收获,而自制能力以及学习能力较差者则流于实习形式,临床可持续发展能力差,工作后的转岗现象较严重。循证医学发现问题,搜集证据,制定临床决策的思维过程使得学生得到了良好临床素质的培养,提高自我教育能力,提高专科生的临床可持续发展能力。

首页 上一页 6 7 8 9 10 11 下一页 尾页

猜你喜欢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06-2024 毕业论文网 版权所有

苏ICP备14005682号

联系邮箱:Lw54@vip.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