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首页 > 医学
21 页 客服微信号: bylw8com 客服QQ:3346581880

  2.提高学生对康复治疗技术实习的兴趣

  康复治疗技术是一门专业性和实践性很强的学科,专业内容复杂,临床症状多变。传统实习中我们采用学生分散跟随临床带教老师学习。临床工作的复杂多变性往往使得带教老师在繁忙时有时会疏忽学生,自学能力较差者则无所适从,自觉实习无意义,脱岗开小差。本研究表明,通过循证教学模式,学生掌握正确的临床思维模式,即使在带教老师繁忙时,仍可以实现自我学习,寻找问题,事后与老师进行讨论,学习的互动性和主动性增强,使学生有的放矢,明显增加了临床学习兴趣。同时调查显示临床带教老师认为该形式在提高学生的自我学习主动性时减轻了临床带教工作,教学相长,紧密了师生关系,教学效果优于传统教学,使得康复临床实习实现了良性循环。

《康复医学》的论文8

  目的 探索在中医学专业全科医学方向《社区康复》课程中开展实验教学。方法 在中医学专业全科医学方向学生中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模式开展了2个实验教学项目。并通过问卷调查和课程座谈会收集学生反馈意见。结果 《社区康复》实验教学能够提高课程教学效果,受到学生欢迎。但在实验教学项目、学时、实验教学条件等方面还需进行进一步完善。结论 《社区康复》实验教学符合课程性质,能够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职业能力,需要在《社区康复》课程中开设实验教学。

  目前,由于人口老龄化和全球慢性疾病增多,全球残疾人比例不断增高[1]。据推算至20xx年,我国残疾人总数已达8 502万人[2]。20xx年,卫生部、民政部等部门《关于进一步加强残疾人康复工作的意见》中提出,我国残疾人康复工作的总体目标是:到 20xx 年,实现残疾人“人人享有康复服务”[3]。社区康复是实现这一目标的重要手段和途径[4]。近年来,已把康复列为社区卫生医疗机构的六大任务之一,使社区康复融入了初级卫生保健的工作中[2]。

  立足于社区卫生服务体系,我国已基本建成了覆盖全国部分城市和农村的社区康复服务网络[5],需要大量的具备基本康复医学知识和技能的基层医疗技术人员[6]。虽然目前有部分高校设置了社区康复专业进行专门人才培养,但是人才数量远远不能满足社会需要[7]。

  全科医师作为社区医疗的重要成员,必须掌握基本的康复医学知识和基本技能,才能更好地开展社区卫生工作,服务于残疾人[8]。因此,在中医学专业全科医学方向本科生中开设《社区康复》课程是十分必要的。

  1 《社区康复》课程中存在的问题与解决对策

  基于社区康复知识在全科医学方向本科生知识体系中的重要性,自20xx年始,山东中医药大学在中医学专业本科全科医学方向开设了《社区康复》课程。课程开设时间为第四学年第一学期。通过几年的《社区康复》课程教学实践,发现在以往的教学过程中存在了一些问题和不足,并提出了解决的方法。

  1.1 理论学时与实验学时分配不合理

  以往《社区康复》课程全部为理论学时,无实验学时。这种学时分配与《社区康复》的课程性质不符。《社区康复》课程作为全科医学方向学生在本科学习阶段唯一接触的一门与现代康复医学有关的课程,是一门理论性和实践性都很强的课程[9]。比如:在《社区康复》课程中的康复医学评定、康复治疗技术、常见疾病的康复、常见问题的康复处理等内容均涉及到实验内容。

  1.2 教学目标和教学模式不合理

  以往《社区康复》课程的教学目标体系可以分为态度、知识2个主要目标,这种教学目标与《社区康复》课程性质、开设本课程的主要目的以及社区康复服务实践是不相符的。《社区康复》是一门临床课程,开设目的主要是使学生在今后的社区服务中能够给残疾人提供基本的康复服务。通过该课程的学习,学生应该能够具备基本的康复理论知识和掌握必要的康复治疗技术。因此该课程应当增强课程内容与职业岗位能力要求的相关性,为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提供支撑[5]。

  过去《社区康复》课程的教学模式是以课堂为中心,以教师为主体的教学模式[10]。这种教学模式不利于发挥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已经不适合目前大学教育特别是本科高年级学生教育教学的要求。

  综上所述,急需对《社区康复》课程的教学目标和教学模式进行改革。

首页 上一页 7 8 9 10 11 12 下一页 尾页

猜你喜欢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06-2024 毕业论文网 版权所有

苏ICP备14005682号

联系邮箱:Lw54@vip.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