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文献
1、新时期护理安全管理策略探讨王群;中国医院20xx-02-01
2、护理安全管理杨顺秋南方护理学报20xx-07-30
消化内科疾病种类繁多,且大多数属于慢性疾病,病程长,病情反复发作,对此类患者的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均造成程度不同的影响。随着中医在疾病治疗中应用范围的不断增大,中医疗法也被广泛应用于消化内科疾病的治疗当中,取得的效果得到广泛认可。现结合实际,对中医治疗消化内科疾病的临床效果进行探讨。
1资料与方法
l.1-般资料
随机选取近年来收治的44例消化内科疾病患者,因治疗方法的不同,将其分为两组,每组22例,即中医治疗组和对照组。中医治疗组:男12例,女10例,年龄25至62岁,10例慢性浅表性胃炎,12例消化性溃疡;对照组:男11例,女11例,年龄25至62岁,11例慢性浅表性胃炎,11例消化性溃疡。经统计,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没有统计学差异(P>0.05).可以进行可比。
1.2方法
1.2.1慢性浅表性胃炎
对对照组患者实施西医治疗:每天让患者服用三次猴头菌片,每次3片;每天让患者服用一次奥美拉唑,每次20mg,三个月为一个疗程。对中医治疗组患者实施中医治疗:中药组成为党参、延胡索20g,蒲公英15g,白术、陈皮12g,莪术、茯苓10g,法半夏、甘草6g。辨证加减,如肝气郁结者加柴胡、白芍;脾胃虚弱者加黄芪、桂枝去蒲公英等。水煎煮,每日一剂,分早晚服用,治疗一个月。
1.2.2消化性溃疡
对对照组患者实施西医治疗:每天清晨和睡前分别给予患者剂量为20mg的奥美拉唑,连续服用十四天;每天餐后给予患者两次剂量为200mg的克拉霉素,连续服用七天;幽门螺杆菌阳性者,每天给予两次剂量为lOOOmg的阿莫西林,一天两次。腹胀、反酸者加用吗丁啉10mg,一天三次。对中医治疗组患者实施中医治疗:采用半夏泻心汤(党参15g.半夏12g.陈皮、黄芩l0g,黄连、干姜、炙甘草6g)对患者进行治疗,辩证加减,如伴气滞、腹胀者加枳壳、柴胡、木香、砂仁;纳差者加鸡内金、焦三仙;口干咽燥者加麦冬、生地黄。水煎服,每次200ml.每天分早晚两次服用,一个疗程为两个星期,连续服用两个疗程。
1.3疗效判定
治疗后,临床表现消失,各项检查结果均显示正常,则判定效果为显效;临床表现有所改善,各项检查结果显示均有所改善,则判定效果为有效;临床表现没有任何改善,甚至出现恶化情况,各项检查结果显示没有任何变化,则判定效果为无效。
1.4统计学处理方法
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采用率表示计数资料,采用X2进行检验,若P<0.05,则表示具有统计学差异。
2讨论
2.1慢性浅表性胃炎的中医治疗
中医将慢性浅表性胃炎划分在“胃脘痛”等范畴,认为内伤七情、饮食、外感六淫等是此类患者发病的主要原因,且慢性胃炎的发生和脾胃湿热有一定的关系。治疗慢性浅表性胃炎的.中药方中的莪术可以起到化淤消痞、健胃止痛的作用,白术、党参、甘草可以起到健脾益气的功效;延胡索和郁金香可以起到活血化瘀的功效;蒲公英可以对胃肠起到保健作用;法半夏、陈皮、茯苓可以起到益气补脾的功效。诸药合用,可以有效保护胃黏膜,增强机体免疫力,促进胃炎的恢复。
2.2消化性溃疡的中医治疗
从中医角度分析,也可以将消化性溃疡划分在“胃脘痛”范畴,认为此类患者多因饮食不规律或者消极情绪的影响等导致脾胃受到损伤,导致肝胃不和,长此以往,导致胃络痹阻,气滞血瘀。本研究采用的半夏泻心汤中的半夏和干姜辛散温阳,散结除痞,可以除其寒[2];黄连、黄芩苦寒降泄,可以清其热。联合使用,可以起到平调寒热、辛开苦降的治疗效果。采用党参和炙甘草等可以起到温益气补其虚的作用。诸药合用,不但治标、治本,还可以起到驱邪扶正的作用,起到健胃止痛、收敛止血的效果,可以对胃酸加以抑制,促进溃疡尽早愈合。
综上所述,中医疗法值得在消化内科疾病的治疗中广泛应用。
参考文献是在学术研究过程中,对某一著作或论文的整体的参考或借鉴。本科护理论文参考文献有哪些?本科护理论文参考文献介绍,一起来看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