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海若等针对北京大学生抽样调查发现,大学生所学专业对持卡率有一定影响,经济类专业比非经济类专业持卡率高出6.19%。李燕华等[2]通过对广州大学生信用卡使用情况统计发现,有10%的大学生不清楚信用卡的基本概念,以为借记卡是信用卡的一种。几乎一半的学生认为自己不了解信用卡具体功能和条款。迟春娟[3]认为大学生信用卡最主要的风险就是信用风险。控制风险并不是回避风险,而是在信用卡价值和风险中寻求平衡点。周天芸等[4]通过建立模型发现,影响大学生持卡态度的因素除了性别,平均月可支配收入,其父母月收入,饮食支出比例之外,其信用卡的核心功能和增值服务也有显著影响。张欣[5]认为大学生信用卡风险主要分为信用风险、操作风险、法律风险、欺诈风险。所以风险的控制应该针对这四个方面的特点,提出针对性措施。
一、大学生信用卡市场存在的问题分析
(一)发卡银行方面
1.发卡行之间的恶性竞争。信用卡能够拉动消费,为银行带来大量业务并增加一定的'收益。一方面,银行将业务员的信用卡发放数量挂钩激励制度,为了完成发行指标,学生仅凭身份证甚至学生证就能申请信用卡。另一方面,发卡行采取免除首年年费、消费积分、赠送礼品等方式来促销信用卡产品,部分大学生出于获取礼物的心理办理信用卡后并不开通,导致不少睡眠卡、低效卡和注销卡的出现,对于银行来说是一笔不小的损失。
2.发卡制度存在缺陷。虽然银行为了维护自己的经济利益针对大学生信用卡设置了一些办卡条件。例如,要求全日制本科或以上学历等。但是,这仅仅只体现了银行对学校的筛选,并未体现出对大学生自身素质的考量。同时,也未限制大学生办卡的数量,导致有些学生持有多张信用卡但并不开通,或者利用其中一张信用卡给另一张信用卡还款的信用乱象。
3.大学生信用卡管理成本高。信用卡有三个获利途径:年费、手续费和利息。发卡银行想要盈利,就要扩大发卡规模并鼓励人们刷卡消费,同时还要保证还款率。但是,目前大学生使用信用卡消费的频率并不高,消费金额也较小,并且坏账问题严重。导致银行除了年费外,手续费和利息收入都很低。而且银行对只欠几百元,但长期恶意透支客户的追缴和催收工作,需投入大量的人力和费用,得不偿失。
(二)大学生方面
1.超前消费,出现大量学生“卡奴”。当今的大学生大多出生于80年代后期,受到改革开放后西方享受的生活方式影响较大,但是除了父母的给予生活费这一途径,几乎没有其他固定收入。然而由于消费观不成熟,经常冲动消费,在畅快淋漓的消费之后,一方面为了还债不得不占用大量时间去打工挣钱,并且影响学业。另一方面这种不理性的超前消费行为还容易导致同学之间互相攀比的不良风气, 造成校园“物质主义”、“拜金主义”思潮的盛行。
2.诚信道德缺失 ,违约还款现象严重。超前消费应该建立在诚信的基础上,首先必须确立还贷意识,其次确定自己有充分的还贷能力,才能尝试超前消费。现在很多大学生诚信道德缺乏, 没有还款意识,办信用卡的目的就是为了透支。在这样的道德意识下, 必然不能按时还款。这种行为不但会造成自身信用度的损失, 对大学正常的学习和生活也会产生负面影响。而且,许多大四的学生在毕业之前大肆消费,但毕业后就没了人影,给银行的造成许多坏账、呆账但又无处可查。据调查,来自复旦、同济、上海理工、体育学院等9 所大学的68名大学生,因毕业后并未依照合同约定按期还款,被中国农业银行上海市五角场支行起诉,涉案标的共计7,628,055.00 元。
二、大学生信用卡风险分析
(一)数据收集及样本特征
为了解上海地区大学生信用卡消费行为,本研究以上海地区高等教育学校为对象,采用“问卷星”网站发放问卷调查,收集上海大学生基本情况、使用信用卡情况、信用卡消费行为的影响因素、还款情况等方面的数据。用此方式,效率高,成本低。在两周的调查时间里,共收到320份问卷,经筛选后,得到200份有效问卷,有效回收率为62.5%。
(二)数据分析结果
本次调查对象的基本情况与消费水平见表1。上海大学生每月消费水平主要集中在800-1500元之间,并且主要由父母给予。大多用于生活用品、学习用品、电子产品和旅游等。受访者中,拥有信用卡的大学生比例为71%,持卡学生中有72.6%的有1张卡,其余的有2张以上。所持信用卡主要来源于三大商业银行:建设银行、工商银行和招商银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