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电子商务背景下物流管理主要存在的问题
2.1设施建设不断完善但使用效率偏低
首先,在配送设施建设方面。就目前物流情况来看,我国的物流基础设施与发达国家相比仍处于落后的位置。这些方面主要表现在通讯设施、货物搬运、仓储、交通等[1]。这些地方的不完善大大减缓了我国物流行业的发展。电子商务的出现在某种程度上对这些问题进行了一定的改善。电子商务加快了商品的运输速度,但现存的基础物流设备还无法完全满足其物流的要求,整体设施上也并不完善,并且基于各地自主物流管理机制体制基础上,各种基础设施建设和规划协调性及统一性缺失,例如,我国物流仓库还是以普通仓库和平房仓库为主,在冷藏、保温等功能建设方面还相对落后,基础配送设备缺少配套性和兼容性,规模化效应很难形成。其次,在基础设施布局方面,国内物流基本设施建设独立性较高,导致了统一规划方面做的相对薄弱,因而物流布局整体合理性也跟着降低,同发达国家比起来整体规模并不算大,导致物流企业不会形成较大市场效应。此外,各地区物流基本建设不够协调,造成成本大幅增加,管理难度进一步增大。
2.2整体管理制度不完善
物流管理当中,完善管理制度也是保证物流产业链完整的前提之一,同时其也是确保物流企业健康持续发展必不可少的因素。但传统物流企业因为供求之间关系,并未构建起行之有效监管机制,而电子商务迅猛发展,也并未给物流企业的十足的准备时间,当然在物流监管方面各种缺陷也就相继显现出来。尤其在当前电子商务的介入下,整个物流产业的环境更加复杂化,需要面临的问题也更多。目前我国的物流管理制度情况并不乐观,整个体系并不完善,分割管理是当前的主流管理手段,各物流管理部门,如运输、售后、基本设施和设备管理还处于混乱状态,让物流工作无法循序渐进运行[2]。整个制度是许多环节所组合在一起的,呈环环相扣状态。我国的物流从业人员数量庞大,其管理部门种类繁多,整个环境比较混乱。相比这种混乱环境,监管力度显然还比较弱,各部门间合作协调较差,这也就暴露出了我国的物流管理制度的不足,物流管理创新也受到很大约束。
近年电子商务发展迅速,为人民在消费方面提供了诸多的便捷服务,也在有效扩大内需方面产生了积极的影响,而随着生活方式等方面的改变,而发展迅速的电子商务对物流配送提出了更高要求,具体而言,需要将准确数量产品在最低费用、最短时间的前提下,送至客户手中,这种运作方式下,方能实现对客户的承诺,并推动所在企业在服务方面的良好口碑,提高服务的质量。综合看来,我国物流发展起步较晚,且物流网络设施分布不均,加之有待提高的从业人员整体管理等现象,显然我国电子商务环境下物流配送还存在诸多的问题有待解决,否则势必将制约物流配送的高效进行。基于此,本文将从长远的发展视角出发,对电子商务下物流配送问题进行优化分析,以期能以此促进物流业的更高效发展,这对于我国物流业等的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电子商务发展对物流配送的影响
具体分析而言,有三个基本的过程共同组成了电子商务的每一笔交易,首先呈现的是对商品信息的发布与交流,在此基础上实施交易与结算,最后的步骤则是配送过程,确保将商品送达用户手中。在此三个步骤中,可通过计算机和网络通信设备实现对相应的信息流、商流及资金流的处理,而与此不同的是,商品实体的流动则较为特殊,像网上出版物等这些少数电子产品借助网络可以实现直接的传输外,物理方式传输仍然是大多数商品需要走的流程。所以,在整个电子商务活动中,物流配送占据着重要的位置,其运作效率和成本,对于新时期电子商务所达成的经济价值有着决定作用,更是关乎电子商务活动的成败。
为了实现电子商务“以顾客为中心”的理念,保障电子商务的生存和发展,是必须要完善物流配送,简而言之,电子商务到底的是商务,即使非常先进的电子商务,缺乏及时、准确的配送,显然也不能实现空降。可以设想一下,如果用户订购的商品无法及时送到,亦或是用户收到的和所订购的商品不同,显然会降低消费者的对商品满意度,显然就不会选择网上购物了;与之相反的情况下,若对应的配送服务可以准确、快捷又便宜,则会有更多的人去参与进电子商务活动中,这显然对电子商务市场的范围有扩大作用。强大的配送能力为支撑,显然是当前世界上众多电子商务的发展较快的主要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