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在国内,很多学者对《呼啸山庄》也进行过深入的研究。有的学者从作品的社会背景和故事结构上分析它的思想主题,也有的学者对作品中体现出来的维多利亚时代女性对婚姻爱情的自我追求进行研究,有的学者对作品所运用的哥特式艺术手法进行分析。但是大多数学者还是将主要精力放在了《呼啸山庄》中男女主人公的心理、性格、形象分析上。通过对男主人公希思克利夫疯狂的复仇计划进行研究,分析其复仇根源,探询他的悲剧人生。
3、在国内有很多研究《呼啸山庄》的作品,如葛志宏的作品《论呼啸山庄中的现代主义因素》,袁翠珍的作品《一个扭曲的灵魂——简评〈呼啸山庄〉的主人公希思克利夫》,黄晓燕的《仇恨与爱情》等等。
三、毕业设计(论文)所用的主要技术与方法:
理论研究法:通过对弗洛伊德人格结构学说的研究分析,增强对作品主人公的了解,并对其形象进行深刻的研究,增强文章的说服力。
对比分析法:通过作品中男女主人公形象性格的分析对比,对研究对象进行进一步分析。
文本分析法:通过阅读作品,分析文章的主要思想及精神信仰,价值追求等,充分显示作品的艺术魅力。
四、主要参考文献与资料获得情况:
[英]艾米丽·勃朗特:《呼啸山庄》,杨苡译,译林出版社,1990年。
[奥地利]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引论》,高觉敷译,商务印书馆,1987年。
[美]约翰·霍夫曼:《弗洛伊德主义与文学思想》,王宁译,三联书店,1987年。
黄晓燕:《仇恨与爱情》,四川教育出版社,1997年。
张厚得:《西方文论精解》,吉林大学出版社,20xx年。
方平:《希望在人间——论〈呼啸山庄〉》,上海译文出版社,20xx年。
徐光兴:《世界文学名著心理案例集》,上海教育出版社,20xx年。
五、毕业设计(论文)进度安排(按周说明)
第10周(5月7日——5月12日)撰写开题报告,整理已有文献资料。
第11周(5月13日——5月19日)撰写论文提纲,确定文章框架结构。
第12周(5月20日——5月26日)完成正文部分,形成初稿。
第13周(5月27日——6月2日)根据指导教师意见,对初稿进行修改。
第14周(6月3日——6月9日)根据指导教师意见,对论文进行再次完善。
第15周(6月10日——6月16日)论文定稿,装订成册。
六、指导教师审批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