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首页 > 药学
3 页 客服微信号: bylw8com 客服 QQ: 3346581880

  综上所述,口服避孕药除避孕之外还能发挥许多近期及远期的有利于健康的作用,要使妇女充分了解口服避孕药,正确使用口服避孕药,充分地享受口服避孕药未来的益处。

  拓展

  痛经治疗体会

  【摘要】 凡在经期或经行前后, 出现周期性小腹疼痛, 或痛引腰骶甚至剧痛晕厥者, 称为“痛经”。 痛经为一种自觉症状, 以临经腹痛为主症。痛经多见于年轻未婚女子, 痛时常伴有恶心呕吐、泄泻、出冷汗、四肢厥冷, 甚至昏厥等症。主要病机在于邪气内伏或精血素亏, 导致胞宫气血运行不畅, 不通则痛。痛经的治疗当以调理冲任气血为主。

  【关键词】 痛经;经行腹痛;气滞血瘀;经脉不通;通调气血

  1 痛经定义

  凡在经期或经行前后, 出现周期性小腹疼痛, 或痛引腰骶甚至剧痛晕厥者, 称为“痛经”, 亦称为“经行腹痛”[1-3]。西医学把痛经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痛经, 原发性又称功能性痛经, 是指生殖系统各器官无明显器质性病变者, 多发生于青少年女性, 继发性痛经继发于生殖器官的某些器质性病变, 如盆腔子宫内膜异位症、子宫腺肌病、慢性盆腔炎、妇科肿瘤、宫颈口粘连狭窄等, 多发生于育龄妇女。功能性痛经容易痊愈, 器质性病变导致的痛经病程较长, 缠绵难愈。

  2 祖国医学对痛经的认识

  古代痛经的记载, 最早见于《金匮要略?妇人杂病脉证并治》:“带下, 经脉不利, 少腹满痛, 经月再见”。隋朝《诸病源候论》即谓:“妇人月水来腹痛者, 由劳伤血气相击, 故令通也”。宋朝陈自明《妇人良方》云:“妇人经来腹痛, 由风冷客于胞络冲任”。

  3 痛经的病因病机

  本病发生与冲任、胞宫的周期性生理变化密切相关。主要病机在于邪气内伏或精血素亏, 更值经期前后冲任二脉气血生理变化急骤, 导致胞宫气血运行不畅, 不通则痛, 或胞宫失于濡养, “不荣则痛”故使痛经发作。常见分型一般分肾气亏损、气血虚弱、气滞血瘀、寒凝血瘀、湿热蕴结和胞宫虚寒[4, 5]。引起痛经的因素比较复杂, 病因有虚有实、有寒有热, 症状也复杂, 而且相互交错或重复出现, 可分为:

  ①肝郁气滞, 由于忧思逾怒, 气机不得宣畅, 气滞则血瘀, 滞于胞宫而作痛;

  ②血瘀气阻, 血不循经, 阻滞于胞中形成瘀血, 阻碍气机流畅;

  ③湿热下注, 湿热搏结, 阻碍气血不得通畅;

  ④气血亏虚, 胞脉空虚, 运行不畅, 经血瘀滞;

  ⑤脾胃虚寒, 气血生化之源不足, 血脉虚寒, 经来寒气客于脾胃。有兼乳胀, 有兼呕吐, 但其间以虚寒气滞型较为多见, 经期饮冷、淋雨、受寒都是引起本病之因素。

  4 痛经的辨证论治

  辨证论治特点是经行小腹疼痛, 并随月经周期发作[6]。辨证首当辨痛, 根据疼痛发生时间, 疼痛性质部位辨寒热虚实。一般以经前经期疼痛为实, 经后疼痛为虚, 刺痛绞痛灼痛掣痛为实, 隐痛坠痛为虚, 痛时拒按为实, 喜揉者为虚。得热痛减者为寒, 得热痛增为热。持续作痛, 痛甚于胀, 血块排出后疼痛减轻者为血瘀, 时痛时止者胀甚于痛者为气滞。绞痛冷痛属寒, 刺痛灼痛属热, 绵绵作痛为虚。疼痛的部位, 一般多在小腹中间, 拒按者为血瘀, 在小腹的两侧或一侧多属气滞, 也有痛连腰骶及两腿或引起直肠坠胀小便频数者多为肾虚。临床上均以经前及经期腹痛为主症, 其病之实质为气滞血瘀, 经脉不通, 故应抓住这一主要矛盾, 辨证求因以治其本。

  痛经的治疗, 根据“通则不痛”的原则[7-9], 主要是以通调气血为主, 瘀滞者行之, 通之;寒者温之, 运之;热者清之, 行之;虚者补之, 益而运之。实证痛经于经前2~3 d投药其效更佳, 经期用药活血逐瘀, 应当注意养血扶气, 温经散寒, 用药勿过用寒凉, 以免滞血生瘀。如因虚而致痛经者, 以补为通。因气郁而致血滞者, 以行气为主, 佐以活血。因血瘀而不通者, 以行血逐瘀为主。如血热气实, 以清热凉血为主, 病因不同, 治法各异。实证多见于气滞, 寒凝两类。气滞治法:以疏肝调气为主, 所谓气行则行, 气滞则血滞。用调气药, 要用入血分的气分药, 才能直达病所, 效力较速。寒凝治法:以温经散寒为主, 寒证痛经以偏后者居多, 经水不畅而有小血块, 痛时感小腹虚冷, 以热痛减, 多用温经汤加减。如寒甚而痛势剧烈, 改用吴茱萸汤方加减。或以艾附暖宫丸治疗, 总循温而通之的法则。如腹痛拒按, 用失笑散加减。虚性痛经无论为气虚血虚, 甚至冲任虚弱都是由于身体虚弱而引起, 以致经来腹痛, 所以体虚是本, 经痛是标。中医学很早就主张在适当时期内用药。《素问?阴阳应象大论》即有“治病必求其本”的原则。因此宜于平时服药。肝郁型痛经, 治疗应在先兆期, 在经前出现胸闷, 胁胀, 小腹坠痛时即宜服用疏肝理气药。一般可以从出现预兆时起, 直服至行经初期止, 然后到下次经前再行服药。


首页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尾页

猜你喜欢

42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06-2025 毕业论文网 版权所有

苏ICP备14005682号

联系邮箱:Lw54@vip.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