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首页 > 音乐
20 页 客服微信号: bylw8com 客服QQ:3346581880

  中国专业音乐创作源于西方,自20世纪初期起到现今大约经历了一个世纪的发展,在这期间许多作曲家做了大量有益的尝试并取得了极大的成绩。同时,理论家们把这些成功的创作实践进行了整理、归纳,总结出较为体系化的应用理论,譬如,作为西方传统大小调功能和声基础的三度叠置和弦,在中国启蒙时期的专业多声音乐创作中,为什么大量存在着这种和弦的模仿、移植、沿用,并且有着较多的与之相关联的实用理论总结。

  传统大小调功能和声的三度叠置和弦是衍生于西方音乐土壤中的一种独特的和弦结构,它不可能被全盘植入中国的专业多声音乐创作实践中,如果那样,必将使民族音乐变得别扭而生硬。那么如何吸取西方音乐文化中的优秀成果为我所用,即是作曲家和理论家需要不断地通过实践检验和进行理论研究的首要课题。中国专业音乐创作从开始到现今的整个发展过程中,都在探索如何把西方的作曲技法合理运用于中国化的专业音乐创作中,即如何把非本位化音乐文化中的作曲技法适时适度地融入本位化的专业音乐创作中。这可谓中国和声民族化的道路。在中国专业音乐创作发展的全过程中,它始终是作曲家和理论家们关注的焦点。鉴于上述多种客观事实和主观因素,可想而知,西方传统大小调功能和声的某一重要元素(即三度叠置的和弦结构)在中国早期专业音乐创作中沿用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

  虽然从谱面和弦结构形态来看,中、西三度叠置和弦的外形特征是毫无两样的,但在实践中,中国多声部音乐创作中的三度叠置和弦几乎只是利用西方完善和声体系的和弦结构方法,吸取其优秀成果,选择适合中国多声部音乐创作的各种元素,对其进行沿用、移植,使其能够在中国的土壤里茁壮成长,同时,又要使这种和弦在中国专业音乐创作中运用起来更加顺畅、自然,成为具有民族化特征的三度叠置结构和弦。从某种意义上说,沿引西方三度叠置和弦是民族化多声音乐创作进程中一个极为重要的方面。那么,这种三度结构的和弦为什么朝着这个方向沿用、移植?其理论依据何在?这在我国的理论著作中甚少提及。基于此,本文对西方大小调和声之三度叠置和弦沿用于中国早期专业音乐创作的成因进行探索和研究。

  功能和声自西方传入,若把它们全盘应用于中国音乐创作之中,将存在如何与本民族的旋律音调、审美心理等方面适应与协调的问题。因此,在从事专业音乐创作时不能一味模仿或照搬西方体系,要从中国的实际出发去寻找创作的源泉。

  一、在中国多民族的民间音乐曲调中,经常隐伏着各种各样的和声因素

  如果细心地在曲调进行中挖掘潜在的和声因素,用以密切和声与曲调的关系,将能够使之浑然一体。这种从曲调中提炼和声材料的方法,是最直接最源于生活的,是和声民族化进程中极为重要而又行之有效的途径。如《打连成》(内蒙古民歌)《小河淌水》(云南民歌)等许多民歌都隐含着三度结构因素,把其旋律骨干音叠合起来即构成了完整的三度结构和弦。既然中国曲调中存在这种潜在的三度结构因素,那么,在多声部写作中沿引三度结构和弦也就名正言顺,符合对这种传统民族民间音乐的审美习惯。因此,在中国专业音乐创作中,对三度叠置结构和弦的沿引只要不破坏曲调风格即可洋为中用。

  二、中国传统音乐中的多声部民歌是中国专业音乐创作的物质基础

  因为民间多声部民歌里蕴含着丰富而独特的和声、织体等多声部音乐的因素,这种宝贵的多声部音乐资源正是借鉴和沿用三度和弦于实践的重要保证。

  在中国多声部民歌中,本来就存在三度和声因素,只是并不构成完整的体系,加之在长时期内没有人去总结规律,因此,三度结构和声的存在仅仅是一种无意识行为的产物,且多数仅为和声音程。但它确实在中国多声部民歌中广泛地存在着。

  如《谁不赞新娘》(男声二重唱),是广西壮族自治区境内环江、河池、南丹和都安等县(自治县)所辖范围内毛南少数民族(习唱)的一首二声部民歌。曲中和声音程以大二度、大小三度为主,且多次出现。

  又如《妹是凤凰莫展翅》(男声二重唱),是流传于桂北东部的融水等县壮族少数民族习唱的一首多声部民歌。这首民歌中和声音程也是以大二度和大小三度占据着主要地位,且出现次数频繁。

首页 上一页 12 13 14 15 16 17 下一页 尾页

猜你喜欢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06-2024 毕业论文网 版权所有

苏ICP备14005682号

联系邮箱:Lw54@vip.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