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德彪西《月光》的演奏处理
摘要:德彪西是音乐印象主义的创始人,他独特的创作风格吸引了人们对它作品的喜爱和对他本人的崇拜。他一生创作了许多不同类型的乐曲,钢琴作品是他音乐创作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月光》是德彪西的代表作《贝加摩组曲》中的第三首,这首曲子非常空洞和柔美纯洁。他充分体现出德彪西的风格特点,与印象派合作得惟妙惟肖。
关键词:印象派 音乐形象 演奏方法
一、德彪西生平简介
德彪西是印象主义音乐的鼻祖,生于1862年,是19世纪末到20世纪间最伟大的作曲家之一。德彪西作为印象主义的开创者,其创造性的音乐思维和音乐语言激发了人们对音乐的无限想象。他一生中创作了很多不同类型的乐曲,钢琴曲是他音乐创作中的重要一部分。德彪西创作的音乐作品很多,有声乐、歌剧、管弦乐和钢琴曲等。
二、德彪西的创作特点
德彪西受肖邦等钢琴家的影响,创作与众不同,既浪漫自由又有那么点倔强。德彪西的钢琴作品创作特点非常明显。在谱面上标有清楚的演奏要求,要求弹奏必须者完全按照他的提示去演奏,更头痛的是在谱面上你找不到一个指法标记。不仅如此,踏板什么时候用也一点都不提示,严格按照他的方法自己处理指法和踏板,互相矛盾又互相联系。德彪西成功地用自己的创作特点吸引了爱好音乐喜爱钢琴的人们。
三、《月光》的创作背景
《月光》是德彪西的代表作,也是代表了印象派主义音乐,是他的钢琴作品《贝加摩组曲》里的一首。贝加摩是意大利北部地区的一个美丽吸引人的城市,德彪西曾经到这里游玩,而这里美丽的月光给他留下了很好的印象。碰巧的是德彪西通过阅读魏尔伦的诗――《明月之光》让他爱上贝加摩,以致他创作了《贝加摩组曲》。
四、《月光》的演奏特点
(1)触键的手法
贴键像是吸住手指而被动的发出声音,而不是用毡槌击弦发出的声音。重要的是手腕放平、手指贴键、手臂展开和手指下键的敏锐度。手腕和手臂一定要放松。要想弹出美丽朦胧的音色,就只有演奏者通过自己的理解和经验去摸索。演奏这首曲子的时候一定要贴键,用指尖下面一点的位置弹奏。用胳膊来控制触键的速度,下键一定要慢,以便于弹出好的音色,也可以弹到琴键的一半,控制力要好。比如15到26小节,一定要弹出连奏的感觉不能断,因为大多数是保持音就更要贴键弹了,手腕一定要放平。这里最能体现贴键的手法是非常重要的。
(2)情感处理
《月光》第一部分1-26小节:本乐段是9/8拍。从弱拍起低、高音区出现的.三度音程是配成减减七和弦,第一小节里用的双音重复构成的空洞的感觉。第9小节又和曲子一开始差不多,但这时高音由三度双音变化为八度,这时的力量要大些,这样更加坚定扎实。15小节,旋律由高转向低,一直到24小节。注意右手一定要着重突出主旋律,左手的伴奏要稳住别飘了,力度也要掌控好,手指像是被钢琴键吸着跑一样,节奏可以自由一点,但不能偏离主题。德彪西将视觉和听觉很好的结合并表现出来,让听众感觉到又安静优美又浪漫。从27-36小节,这里慢慢生动活泼起来,这里曲子运用六度、三度琶音来回交替出现,右手是调皮的主旋律,在左手在分解和弦着急的对比下,月光在云层中游荡的时候便一下子出现在人们的视野里。弹奏时力量一定要控制好,不能虚,但是也不能太硬,不然就没有月光浮动的感觉了,要把月光的柔美、静谧,又冷清又美丽动人给显现出来。
第三部分是在37-42小节:这个乐段和前面有了巨大不同,是一幅及其美好的场景,单靠踏板还不行,手指要在琴键上快速均匀的划过,而且声音不可以很大。德彪西将月光千变万化、忽闪忽现的特色演奏得活灵活现。到43-65小节:这一乐段回到了降D大调,逐渐恢复了平静,就好像是起浪的大海,浪潮慢慢退去。尾声:66小节以后进入了此曲的尾声,这个部分的调性变化繁多,弹奏的时候要使音色柔美缓慢,要渐渐慢下去渐渐弱下去一直到最后,表达出一种不舍的感觉。到最后用优美华丽而脱俗的琶音结束这首美丽的作品。
(3)踏板的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