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视听结合,声像一体,形象性强、信息量大,资源宽广的优点更有助于学生对音乐的探究,创造活动。在当今信息技术发达的时代,学生可以从网络上查找各种自己喜欢的音乐进行欣赏,而且网络上有F1ash动画,图片、影片等极大的调动学生积极性。作为教师,要积极的加入到这个行列中,学习相关知识,帮助学生区分音乐类别,与学生一起上网路寻找经典的音乐一起共享。我在平时的教学中也充分利用了电脑网络的优势,下载了应用软件《作曲大师》,学生点击打开后,只需要填入简单的音符,即可欣赏自己的创作成果,使学生在玩中练,在练中听,在听中分析、感悟。教师对于学生的任何离奇古怪的想法和问题,不要予以回避和指责,而是抓住一丝一毫的闪光点给予肯定,这样学生才不再胆怯,不再沉默,才能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网络充分挖掘了学生的心理潜能,音乐走进了生活,音乐融入了实践,同学们在听、说、看、唱、做、创、演、寻、玩、查中感受到音乐的美,体验到音乐的美,创作音乐的美,从而得到知识的满足,审美的满足,情感的满足。运用网络不仅使的学生爱动脑创作了,更使得欣赏视野开阔了。
贝多芬在精神和物质极度匮乏的时期创作的《第九交响曲》以磅礴的气势号召全世界人们团结起来通过斗争取得胜利。瓦格纳称之为“达到了交响曲艺术的顶峰,没有人可以超过他。”《国际歌》《义勇军进行曲》《游击队歌》以其雄壮崇高之美鼓舞了多少热血儿女为了革命理想奋斗,在历史上写下光辉的音乐篇章。马思聪一曲《思乡曲》又唤醒了多少海外游子对祖国的眷恋……音乐艺术作为人类社会的精神产品有着语言不可比拟的力量,焕发出其独特的艺术感染力。正如柴可夫斯基所说“当语言不能表达某种情感时,更雄辩的语言——音乐便全副武装地登场了。”是的,好的音乐作品是不会被遗忘的,仔细聆听欣赏你也能感受它独特的魅力。
总之,欣赏是一个含义非常广泛的话题,它所涉猎的内容包罗万象。浓厚的艺术氛围和良好的艺术品味犹如肥沃的土壤,滋养人们的精神世界,使人从中受益。在新课程改革发展到今天,现代中小学音乐欣赏教学越来越被重视。在遵循以审美为核心,面向全体学生,发展整体音乐素质,建立民主、合作协调的教学关系,以主动、生动、活泼的教学过程,建立和谐、愉快、宽松教育环境的教育观指导下,让学生体会和感受音乐欣赏的乐趣,多接触优秀的音乐文化,逐步提高音乐修养和审美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