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结语
在企业的发展中,企业成本管理及风险控制是其重要部分,并且左右到企业未来的发展方向。因此,在当前企业竞争激烈的环境下,企业经营者和管理者应当注重对自身企业运营成本与风险的控制,并建立完善的评估体系,使用与企业发展相符的手段,降低企业风险和损失,从而使企业在众多企业中生存和长远发展下去。
参考文献:
[1]陈霞.企业财务管理与成本管理的对比与风险控制探析[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xx,04:101-102.
[2]孙琰镔.浅谈如何加强企业运营成本控制[J].经营管理者,20xx,11:198.
[3]李萍.浅谈运营成本管理办法[J].科技资讯,20xx,07:185-186.
[4]沈锋.中国电信运营企业内部控制与全面风险管理研究[J].企业导报,20xx,14:56-57.
[5]魏文帅.试论企业运营成本管理与风险控制[J].科技与企业,20xx,05:16.
[6]李剑鸣.试论企业运营成本管理与风险控制[J].商,20xx,18:17.
[7]朱英晓.关于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在企业运营中应用的探讨[J].财经界(学术版),20xx,24:122.
【摘要】长久以来,商业银行的风险和收益都是经营管理者们谈论最多的话题。收益和风险形影相随,收益以风险为代价,风险用收益来补偿。商业银行经营目的是为了得到收益。与此同时,又不可避免地面临着风险,在金融业飞速发展的今天,如何平衡二者之间的关系,实现在商业银行稳健经营基础上的收益最大化依然尤为重要。本文阐述了建立风险长效机制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在此基础上实现银行价值最大化。
【关键词】商业银行风险管理收益
一、加强商业银行的风险管理
(一)构建商业银行的风险管理文化
风险管理文化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一个长期持续的积淀过程。目前应将观念变革作为风险管理体制和机制改革的先导,大力倡导和宣传价值最大化、资本约束、全面风险管理、风险与收益平衡、内控优先等先进理念,营造风险管理文化的良好氛围,每个岗位、每个人做每项业务都要考虑风险因素,坚持风险防范从我做起、风险管理从每项业务抓起,风险控制从每个环节做起。将风险管理文化根植于员工的头脑之中,成为每个员工的基本信条和共识;将风险管理的理念渗透到各个部门、各个岗位、各个业务流程和环节;将风险管理的规范变成员工的自觉意识和行动,形成前中后台风险管理、协调一致的良好运作机制。
(二)建立相对独立的风险管理组织架构,引进先进的风险管理方法,全面提高风险管理能力
1.设立垂直管理的专职风险管理部门,建立独立的风险评级或评审机制,保证内部评级的独立性、公正性和真实性。
2.引进先进的风险管理方法和技术,建立系统、透明、文件化的内部控制体系,形成风险管理平台,建立明确的风险映射关系。
3.统一运用现代化信息技术,通过构建经济分析、数理统计和金融工程等方面的模型与方法,从行业、区域、产品、客户等多维度对银行所面临的信用风险进行全面、动态、标准化评级和预警,全面提高风险防范能力。
(三)树立正确的风险观念
要尽快在全行系统树立如下风险观念:一是树立银行是经营风险的.企业的观念,要真正认识到风险防范不仅是管理层和风险管理部门的事情,也是每个部门、每个分支机构、每个员工共同的责任,并将这种风险意识自觉地落实到各自的操作规范和行为方式中。二是树立风险调整收益的观念,在经营管理过程中,贯穿风险调整收益的思想,正确处理好业务发展与风险控制的关系,将前台与后台、下级行与上级行统一到风险调整后的收益上来,真正实现稳健经营和可持续发展。三是树立正确的竞争观念,依靠提高工作效率和服务水平来争取优质客户,有意识地避免银行间不惜一切代价的无原则的恶性竞争。四是树立银行不是“当铺”的观念,不过分强调和依赖第二还款来源,着重分析项目本身的经济效益,考察项目本身是否有可靠的还款来源。
二、建立股份制商业银行风险管理长效机制
股份制改革使得国有商业银行风险管理面临内外部双重压力,不仅要接受国际标准、国际投资者和国内外监管部门的检验,要承受更大的信息充分披露的压力,还要面临国有商业银行风险文化落后、风险管理基础薄弱的压力。在面临压力的同时,商业银行也应认识到,股份制改革将使国有商业银行的资产质量明显提高,信贷资产已按国际惯例重新分类、计算风险损失,风险管理的重点将发生重大转变,正是夯实基础、建立风险管理长效机制的极好时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