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主题班会教育的实践
根据以上主题班会要求,下面将以心理健康教育模块为例来论述主题班会的具体实施过程。为了体现班会主题具有鲜明的时事性和教育性,我们将心理健康教育主题班会安排在了每年的5月份举行,同时5月份也是全校心理健康教育月,通过结合学校其他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的开展,以达到加深印象、事半功倍的效果。
1、制定计划,确立主题
在确定开展班会后,首先将以班级为单位成立主题班会工作小组,即以心理委员为组长,通过志愿参与原则组成6-7人的各班心理健康教育主题班会工作团队。工作小组在辅导员的带领下需要制定班会计划,包括确定班会开展目的、班会主题及内容、班会形式及方法、说明准备工作的分阶段完成时限,最终编写策划书,说明班会的程序与组织。其中,在确定主题时,根据三点原则:主题要有针对性;主题要小,以小见大;主题要有新意。通过召开班委会议、学生个别谈话、日常观察及问卷调查等方式,再经过讨论筛选,确定各班普遍及典型的心理问题,如某班恋爱问题较突出,无法专心学习,成绩普遍下降;某班同学普遍存在因学习目标不明确而产生的迷茫,情绪失落问题等等。接着,在确定主题后,还要给主题取一个新颖的名称。
2、精心准备,全员参与
为确保班会的质量,精心的准备是关键。准备越充分,班会成功的几率就越大,效果就越好。同时,在准备阶段,应尽可能多地发动学生来进行准备,因为准备的过程就是教育、锻炼和提高学生的过程;辅导员作为参谋,给予适当的指导和调整。
在确定班会主题后,首先要宣告班会主题,做好学生的思想发动工作。接着,主题班会工作小组成员按照原先制定的计划,做好活动的具体分工,将各项准备活动落实到每一位同学。发动学生围绕班会主题收集相关素材和资料,做好内容准备;精心设计班会活动形式,设计形式应灵活多样;完善策划书,做好PPT;挑选、培训主持人;精心布置班会现场,包括墙壁和黑板的布置、座位安排、背景音乐等的准备,使会场的环境、气氛与班会主题相协调,让学生身临其境。
3、班会进行,有条不紊
在班会进行过程中,要坚持六个做到,即主题明确、注重实效、参与面广、体验真实、气氛宽松、寓教于乐。整个活动过程,一般是按“提出主题――展示主题――深化主题”这个路线进行。班会开始,提出主题要简洁明快,开门见山,并善于找好切入点,在班会伊始就让学生产生共鸣,帮助学生迅速进入角色,使其能够积极参与后面的环节;主题展示是整个班会的主体部分,通过一一实施之前准备的灵活多样、充满趣味性的组织形式,制造宽松的氛围,学生思维活跃、踊跃发言,课堂气氛民主平等,引导学生表达出内心的真情实感,使课堂富有感染力;主题深化是对整个班会的总体评价、主题提升及对学生以后提出要求,一般由辅导员来完成,可以起到画龙点睛的效果。
班会的整个实施过程,辅导员应融入其中,鼓励学生,活跃气氛,引导每个同学大胆积极参与,尤其要关注自卑内向学生;更是要控制全局,巧妙处理各种突发情况,如发生争执或遇冷场时,能因势利导,使活动顺利进行[3]。
4、效果反馈,持续跟踪
主题班会结束后,辅导员及工作小组成员需要对班会效果进行评估。评估方式可以是开展集体或个别谈话,了解同学在班会前后的心理变化;鼓励学生对班会活动进行点评,感受自己及他人在班会过程中的优缺点,并对班会提出意见和建议。在收到反馈信息后,应该及时研究,了解班会是否达到了预期目的,总结成功经验,吸取教训,为下次班会提供指导。
当然,心理问题不是简单的一次活动就能解决,它需要持续追踪教育。班会结束后,辅导员要“走下课堂,走进学生”,及时抓住学生思想情感方面的微妙变化,继续引导,巩固班会成果。
在模块化、规范化、精品化主题班会教育思路的指导下,经过一年的实践,主题班会6个模块得到了顺利实施,在辅导员队伍及学生中得到了积极地反响,主题班会不再流于形式,学院思想政治教育的质量显著提升。主题班会成为了学院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阵地和学生自我教育、自我发展的生动课堂,育人功能不断深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