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齐飞.体育运动对留守儿童心理健康问题的干预研究[J].办公自动化,2017(7):55-57.
[36]陈德祥.体育活动对改善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水平的研究[J].贵州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31(1):27-31.
[37]刘瀚文.抚顺地区农村留守儿童参与体育活动状况调查研究[D].乌鲁木齐:新疆师范大学,2012.
[38]杨荣.体育活动对农村留守儿童品行影响的研究[J].池州学院学报,2013(2):22-24.
[39]曹述蓉.农村留守儿童学校适应的实证研究——以湖北省6县304名留守儿童为例[J].青年探索,2006(3):16-19.
[40]蒋静.留守儿童的留守时间、亲子沟通质量与其学校适应性的关系[D].长沙:湖南师范大学,2017.
[41]陈会昌.儿童社会性发展的特点、影响因素及其测量——《中国3-9岁儿童的社会性发展》课题总报告[J].心理发展与教育,1994(4).
[42]林宏.福建省“留守孩”教育现状的调查[J].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3).
[43]梅欣.农村幼儿园如何关爱留守儿童[C]//国家教师科研专项基金科研成果(五).国家教师科研基金管理办公室,2017.
[44]范方,桑标.亲子教育缺失与留守儿童人格、学绩及行为问题[J].心理科学,2005(4).
[45]刘宾,欧阳文珍.农村留守儿童社会性发展研究综述[J].陇东学院学报,2008(4).
[46]叶敬忠,王伊欢.留守儿童的监护现状与特点[J].人口学刊,2006(3).
[47]赵巧娥.亲子教育缺失对农村留守儿童人际关系的影响研究——以甘肃省宕昌县A村留守儿童为例[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16:29-30.
[48]王雪晴.农村隔代抚养影响下的留守儿童问题研究——以吉林省白城市林海镇为例[D].长春:吉林农业大学,2018:21.
[49]程琳.隔代抚养对农村留守儿童人际交往的影响研究——以松原市宁江区孙喜村为例[D].长春:长春工业大学,2017:17-20.
[50]周洋.关于“农村留守儿童生活和思想状况”的调查[EB/OL]
[51]乾康平.小组工作提升“农转居”社区留守儿童人际交往能力研究——以襄阳市S社区留守儿童为例[D].吉安:井冈山大学,2019:43.
[52]范先佐,郭清扬.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回顾与反思[J].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32(1).
[53]崔爱善.农村留守儿童心理适应性及相关因素分析[J].商丘师范学院学报,2012,28(2).
[54]赵磊磊.农村留守儿童学校适应及其社会支持研究[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19:187-235.
[55]缪芸.社会工作介入流动儿童人际交往障碍研究——以无锡市H小学为例[D].南京:南京农业大学,2015:15-21.
[56]杨艳波,赵守盈.外来儿童社会性发展障碍及应对策略[J].贵州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3).
[57]牟映雪.同伴关系视角下民工幼儿社会性发展研究——以重庆市为例[J].中国教育学刊,2010(2).
[58]张莅颖,孙敬.学前流动儿童社会性发展现状及其特点[J].学前教育研究,2012(12).
[59]胥莹莹.农村留守儿童入学准备研究[D].开封:河南大学,2016.
[60]王水珍,刘成斌.流动与留守——从社会化看农民工子女的教育选择[J].青年研究,2007(1).
[61]刘群.留守儿童与流动儿童的比较——基于心理弹性、感恩和社会性发展的研究[D].曲阜:曲阜师范大学,2015:18-28.
[62]范兴华,方晓义,刘勤学,等.流动儿童、留守儿童与一般儿童社会适应比较[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5).
[63]何婷婷.留守儿童和流动儿童身心健康状况及其影响因素的比较研究——基于社会资本的视角[D].上海:华东理工大学,2017:52.
[64]杨菊华,段成荣.农村地区流动儿童、留守儿童和其他儿童教育机会比较研究[J].人口研究,2008(1).
[65]周艳凤.留守儿童与流动儿童教育比较研究——以湖南省隆回县为例[D].长沙:湖南师范大学,2013:47.
[66]李露菲.留守儿童与流动儿童学习表现比较研究[D].苏州:苏州大学,2018:41.
[67]吴帆,杨伟伟.留守儿童和流动儿童成长环境的缺失与重构——基于抗逆力理论视角的分析[J].人口研究,2011(6).
[68]马向真,刘瑞京,王漫漫,等.留守儿童、流动儿童自我发展与社会支持的比较研究[J].教育研究与实验,2015(3).
[69]范国.亲子互动对农村留守儿童学业的影响研究[D].武汉:武汉理工大学,2018.